扬搜 扬搜,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

首页 财经 视频 图片 今日半价
百度热点 微博热点 天气预报 万年日历 扬搜精选

我们找那些没有被“屏幕”点亮的年轻人聊了聊
原创:袁文幻
日期:2018-12-21


  冰点刊发《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后,引起了很多讨论。我们接着推送了一篇评论、一组留言以及一封来信。本想到此为止(有人在后台吐槽说“屏幕”太多有点烦)。但我们的一位实习生专门联系了一些上过直播班或中途退出直播班的年轻人,为了提供更多信息,我们决定再推一次,同时奉上的还有两位教育从业者的不同观点——这两位从业者最早是在知乎上发言的,我们跟他们取得了联系。

本文约5770字
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刁云霞
四川宜宾高县中学 2003年入学

  读网络直播班应该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了,让我从一名尖子生变成了学渣。

  我在我们当时的高中是第一批读网络直播班的。上高中之前,我听说学校花了30万元办这个班,听的是成都七中的课。成都七中是神话级的学校,很多人都想上,但也不是想上都能上的。

  学校开了两个网络班,一个是重点班,一个是普通班,重点班是成绩很好的同学。我当时成绩还不错,但是重点班划线是529分,我考了519分,所以就进了普通班。进班的时候是全班第二。

  网络班虽然分配到各科有老师,但老师不管我们,上课和自习经常不来。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好坏都与他无关,是远端老师的功劳,没有太多的责任感。

  很多人自制力很差,这种上课方式也适应不了。上课是很无聊的事情,窗帘拉着,静悄悄的,同学们都盯着一个屏幕,很容易打瞌睡,而且也很难跟上成都七中的节奏。那边的老师可能花一节课的时间讲竞赛的数学和物理题目,这超出高考的范畴,对我们来说那节课就是白上。

  我印象最深的场景就是课堂上睡倒一大片——不是我们想睡,而是根本没听懂。没睡的就自己做题看书。

  有一次所有远端学校和成都七中一起考试排名,我们也没有兴趣看,反正都是很后面。最后我们都麻木了,怎么跨得过去呢?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和成都七中本部班的一个同学是初中同学,我们才知道即使他们成绩很好了,家里也是有请家教的。对于我们小县城来说,每家请一个家教是不现实的。我们班最后高考很差,就只有一个同学上了三本,分数下来后也没去上。

  我经常做梦,梦中回到了刚进高中的时候,发现读了直播班,哭着到处找老师换班。当时是冲着好的资源才去读的,成绩也比较好,是抱着一点希望的,最后读了个专科。

  (冰点)这篇文章引起很大的轰动,很多人评论也认为这种模式好,我觉得很奇怪。现在我身边有亲戚和同事正想着让孩子进入直播班,我真的建议他们要慎重。

罗乾玉
四川宜宾高县中学 2003年入学

  我当时是通过成绩筛选进入的重点网络班,但读了一年就放弃了。

  我习惯传统教育的模式,以书本为基础,反复练习,属于记忆训练。而网络教学是优质资源的共享,有一定的门槛,很明显我起点略低,跟不上节奏。

  当时课程是同步直播,没法录播和回放。成都七中的教学节奏要比我们的快,我们上了一半课程的时候,我们学校没上直播班的同学只学了三分之一。

  我们是全程有老师守着的,同学没有懒惰和松懈,作业也是同期匹配。但有时候一堂课下来就懵了,不知道该问线下老师什么问题。线下老师答疑也是只能照顾到多数。老师问刚才5个知识点,哪个没听懂,他就挑多数人不明白的讲。

  网络班确实打开了我的世界。当时我们电视都很少看,外界的信息是封闭的。成都七中的直播课间也是不关的,我们听那边的同学说宫崎骏、岩井俊二,根本听不懂,我们的记忆里只有大风车。

  如果你的想象力贫乏,网络课程有很大优势。那时成都七中班主任讲一篇课文《我的空中楼阁》,做了一个粗糙的flash,模拟空中楼阁的样子,当时很酷炫。Flash是配着音乐的,所以多年以后,我还记得这篇文章。

  后来我退出去了普通班,但是我的成绩下滑更厉害。因为在网络班有压力,普通班没有。现在想起来,那种压力是对的。如果在那个年纪,没有压力和紧张感,就容易落后。后来到了北京我才知道,一个人需要的是眼界,但是没有高考的分数,你够不着。

  可以说,选择退出,是我人生的失误,终生的失误。

  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成都七中的班长的名字。有一次班长没写作业,老师说,你可以不写,你就去读隔壁。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隔壁就是川大。

  但我们那一年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川大。

吴男(化名)
川北某县中 2013年入学 2017年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考入清华大学

  我来自川北的一个小县城。跟着成都七中上了3年网课,有很多收获也有很多遗憾。

  我印象最深的是米歇尔·奥巴马来成都七中交流,是全程直播的。成都七中的一位同学在主席台上脱稿用全英文作介绍,我们很震惊。有时候我们也会收到七中学生自己办的刊物,里面同学们参加各种竞赛,有很丰富的社团活动。

  但看着那块屏幕,我们更多的是旁观者,没有太多参与感。

  成都七中的老师上课是对着自己的同学,只偶尔提及远端的同学也要注意下。内容上也不会考虑到远端同学的差异,比如英语课全英文授课,我们老师就把直播掐了,自己上,因为觉得我们跟不上。那边老师提问的时候,我们老师就让我们自己理一理思路。

  我以前是个挺自闭的人,但有一次晚上数学习题课,老师算错了,我突然举手,老师就让我去黑板上讲。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自信,后来班上推我当数学课代表,我的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我觉着这种互动还是挺重要的。

  我回想起我的求学路,觉得我能考上清华,不能只归功于直播课程,我自己和我们老师付出的努力也不能忽视。

  网班课对我来说更多的是视野上的开阔,直接面对现实。

  直面现实的作用也是双重的。如果家庭背景和外部环境都不看,仅仅看分数,也有差距。即使能追赶到同一分数水平,综合素质还有很大差距。

  成都七中的同学看起来确实轻松很多,知识储备很丰富,比如说在诗歌专题课上能直接写诗歌。课后明显那边会活跃一些,大家互相打闹。我们上课是拉着窗帘,关着灯,投影仪效果也不好,色彩模糊。看久了就很累,高三结束班上大部分同学都近视了。下课很多时候是趴着睡觉,要压抑一些。

  我们直播班是单独的一栋楼,和其他班远一些,时间也都是跟着成都七中走。高一的时候校长特地到我们班来说,挑出一个清北的名额来,让大家努力争取。

  但我能感受到班上努力的氛围在下降,有马太效应。我们高一进去最高分是520分,最低分是480分,相差不多。但3年后,最高分是600多分,最低分是480分。主动性自控力强的同学会显得突出,差一点的就会不断下滑,会有失落。

  我觉得评估直播班的利弊,要看学生本身的水平。如果本地的高中本身就有考600分的水平,那直播班就很有用。如果差距太大,和原有的知识水平脱节,那可能迈不过那个槛。

  最后高考我们班48个人,一半的人上了一本线,48个人全部上了本科。

  假如我没有上这个网班课,我可能也会考一个不错的成绩。就是默默学习,在课堂上积极发问,局限在县城的小世界里。但上不上网络班不能单从成绩上衡量,如果没有,我不会听到屏幕那边的时事广播,不会接触到写诗歌和制度建设,也不会了解到本部老师提供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至少我曾在他们的生命中驻足
张伟(合肥六中教师)

  我现在是卫星联校中的班主任,我们班所有课程同步直播,中间大概会有0.5秒延迟。我也刚刚去一个学校看了直播班级的学生,感触良多。

  我们学校是老牌名校,2018年高考一本达线率大概在95%,本科达线率100%。文科最高分列全省第二,理科最新分为全省第三。这和成都七中当然没法比,(接入卫星联校的)学校和成都七中上百所学校的规模也没法比。一年前,我们学校开始接入卫星联校建设,那时候只有一个学校接入。到今年,接入的学校有5个。我们班级(一般称之为母班)和接入班级(子班)之间是六同(同教材、同课表、同备课、同考核、同作息、同教学管理)。

  基本上每个学校的卫星班都是学校特殊的存在,因为作息时间不一致。当然了,也不是所有课程都要直播,目前直播的只有高考9科。除了班级所有课程同步直播之外,我们任课老师要每周提前上报下周教学进度,还需要和接入班级老师进行一节课的电子备课沟通交流,提前告之下周教学内容和教学注意事项。所有的考试也是同步的,他们的考试试卷和我们一样。

  我最近走访交流的子班学校,是所在市最差的普高,学校只能选择让学生去学艺术。就这样,能够达一本线的学生还是只有三分之一不到,“985”“211”几乎全军覆没。

  可能是刚接触,子班学校对卫星课堂的教学模式也是心存疑虑的,他们在听了两个月课后,期中考试没有再用我们的试卷,而是自己考了一次。结果是卫星班几乎每门课(的平均成绩)都领先学校其他班级10多分。子班并不是该校入学成绩最好的班,这种差距会越拉越大,到最后会有几百分之大。

  和他们交流后,我发现卫星班成绩上不去是不可能的。子班的学生在一开始基本上听不懂理科,听得一脸懵。差距最大的是英语,几乎完全听不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子班学生加上了3节晚自习,周六补课一天。理科老师再讲一遍,学生听不懂的点慢慢也就搞懂了。也就是说,卫星班的学生投入的学习时长是远远多于普通班级的。

  还有一点,卫星班孩子几乎不需要再在外面找老师补课,所有的直播课程都有录像,事后有不明白的,反复看回放,再问问老师基本上可以解决。

  和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程资源不同,卫星班用的是完整的、没有任何剪辑的、最真实的课程内容录像,并且是成体系的。网络上很多资源都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有差距的。对新教师来说,完整地听一年其他老师的课,尤其是名校老师的课,真的成长很快。我们有个子班(学校),老师在听了一年课之后,素养迅速提高,一年流失了8个,搞得校长很恼火,认为卫星课堂害人,扰乱教学秩序。

  此前教师交流可能有蹲点学习,支教等形式,但直播课堂是完整地把名校老师所有的课程都原生态地展现了出来,是网上任何录像课都代替不了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块屏幕不仅能改变学生的命运,也能改变教师的命运。

  (有人说)学生成绩能提高是因为当地老师肯干。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每一个老师都是肯干的,因为每一个老师都是有尊严的,都是要面子的。如果引导得好,每一个老师都是可以苦干、死干的。但你要让人看到希望,不能让人毫无希望。

  来子班上了一节课,孩子们的精神面貌真的很好,虽然他们的考试成绩与理想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在他们的眼里可以看到光。我去提问的时候,他们会去想,会去积极思考,虽然他们有时候还想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我从他们的身上看不到“混混儿”气,看不到痞气,看到的是读书好进之心。

  报道中说,高一的孩子每次考试都会痛哭流涕,我也看过我们子班的成绩,我想也许他们也会痛哭流涕吧。但是他们已经有学生可以追上我们的学生,这样的人无疑越来越多。

  离开(子班学校)的时候,我甚至不敢回头,因为我知道孩子们眼中都憋着泪水,成绩最好的班长已经哭得稀里哗啦(注:冰点原文中写的另一个老师有类似经历)。就像我看这篇报道,会冲动得想哭,真的感同身受。我不知道我的这块屏幕能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至少我曾在他们的生命中驻足。(原文首发于知乎)

不是一块屏幕就能改变所有人
原帅(美国某私立高中老师)

  (冰点)这篇报道没有说混合教育和墙中洞实验,从专业教育的角度来说是有失公允的。

  (这个项目)背后是一个公司在运作。一个直播班收费7万元,建卫星设备要30万元。科技是把双刃剑。解决了一个教育不公平,又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不公平。

  不过我最担心的并不是网校收费问题,毕竟是商业社会。而是(担心)在“混合教育”里最关键的,起到监督、指导学生作用的线下老师,并不清楚自己有多重要。

  混合教育(Blended learning)是什么?简单来说可以参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何克抗教授的解释:

  “所谓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 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如果教室里没有老师引导监督,整合学习资源,统计学生数据,调整学习进度的话,再牛的直播课也不会改变多少学生的命运。这个问题在在线教育刚起步的时候就已经发现了,而混合式学习又起源于在线教育。

  这篇报道有失偏颇就是过于强调了科技的作用,过分渲染名校名师的光环,却忽视了课堂里普通老师重要的监督指导作用。

  这些普通老师,才是最了解学生的人。学生成绩的提高和他们加班加点拼命工作有最直接的关系。但是这样长期下去,老师一直处于疲态,如果工资待遇没有相应提高的话,等他们变成“名师”以后一定会大量离校。

  一个健康有爱的教育生态圈,应该给每一个教育者最基本的尊重和生活保障。美国的很多学校都在学习可汗学院(一家教育非营利组织,主旨在于利用网络免费授课——编者注)的课,比如KIPP(美国的特许学校集团,一般来说,KIPP学校的生源总体基础很差,但学习成绩提高幅度远远高于当地学区其他学校——编者注)。但是那些低收入学区之所以升学率高主要是靠家长老师学生没日没夜学习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名校公开课现在谁没看过呢?

  学生的注意力基本只能集中20分钟,长时间看直播、视频肯定会走神。所以我们不能躺着教,要和学生产生互动。看视频的时候会有问题窗口跳出,回答了才能继续,不然学生肯定会睡着。还要有一个班的学生在视频下面一起讨论。这个也是以后直播课可以改进的地方。但是这又增加了线下老师的工作量。

  育人可能是这个世界最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块屏幕就能改变所有人。这方面我们学校每年给学生买App在线资源,给老师报线上线下的斯坦福课程。人手一个屏幕,完全电子化。我们学生是不是应该被改变命运好到上天?其实并没有。我们每年考到斯坦福、哈佛的人数,和质量好却没钱的公立学校也差不多。

  混合教育是我们已经在实践的,也可能是最接近未来的教学方式。但是永远不能忽视人的作用。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名校直播课可能像经典的墙中洞实验,给学生播下了一个种子。

  这个实验是教育界的大牛苏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1999年开始做的一个教育实验 。他在新德里贫民窟的墙上塞了一台电脑,在没有人会操作电脑的村庄里,孩子们自发地学会了上网和使用电脑。

  但是真正长期持续稳定的影响学生的还是线下的老师。所以2013年苏伽特·米特拉办了一个奶奶云学校(granny in the cloud)让老奶奶们鼓励启发孩子们去互相学习。让组织式学习和远端教学相结合。

  科技带给我们方便,让师生的凝聚力幸福感更强,让整个社区更有爱,更懂得奉献。却远没有上升到改变命运层面。教育的本质还是要回归到人。不能过分强调科技和名校,忽视线下老师的付出。每年六位数一个直播班的价钱,如果能拿出一部分培养当地老师,留住这些老师,让他们长期稳定地和学生在一起,才是良性健康的教育生态。毕竟,育人是家庭、学校、同伴、社区和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需要这样的报道去关注教育、投资教育。更需要在热点过去以后去监管教育,特别是监管在线教育。这块基本是空白。(原文首发于知乎)

来源:冰点周刊
作者:袁文幻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文章搜索:
袁文幻 冰点周刊 教育 名师课程直播 



 


扬搜7天搜索词排行:

政事堂2019 2019 央视网 顾子明 20 猫哥的视界 政事堂 花猫哥哥 焦点 美国 焦点访谈 中美 一棵青木 中国 新闻 俄罗斯 新闻联播 卢克文 特朗普 俄乌 远方青木 唐如松 防疫 岱岱 



精选留言
Newton🎃
有互动的新闻才是真真正正的新闻,或许这也是新闻的出路之一,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触甚至多过于屏幕那篇。
作者
我们真的都不想推了,有人留言说有点烦了

Newton🎃
哎呀,这个很正常啦,有人说烦了,也有人一直在默默关注,烦的人不一定粘性高,而持续的关注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如果有一天,教育慢慢走向公平了,那么你们这篇文章相信能留下一个厚重的脚印。作为同行,我很羡慕。

Barren height
说烦的是因为他根本不在乎这个信息。任何事情只有给予高度关注才有改变的可能。没有人会说马航烦,没有人会说滴滴烦。教育也应如此。小编不要怕,你们在为大家提供最好的信息

喵半仙
思考让社会被点亮,会越来越好的

Mr•Nick
这个专题做的好啊 两方的观点都有了

Savage
持续关注,保持理性

筱筱
读了冰点周刊不厌其烦推的一系列有关“这块屏幕”的文章、评论、来信等,想说不论“这块屏幕”本身到底是黑暗中的一束光,还是一厢情愿的冷科技,它都需要被看到,被思考,被讨论,从而更好地被改善运用,或者被摒弃替代。一个好媒体的价值就是尽可能全面地带领公众「看见」🤩

Unix
给了很好的教育资源,因为自己临时的听不懂,不会自己去找任课老师请教,哪怕不是成都七中的老师,只是自己学校的老师,也会给你解答,硬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不信任,或者放不下面子去请教老师,给自己找了个“我就是跟不上”的借口随波逐流,最后来怪罪于外界。是,上成都七中的学生的确是很聪明的学生,通过直播也知道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很丰富,这点因为贫富差距太大可能无法解决,但是每天24个小时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成都七中的学生在玩的时候,为什么自己不去努力学习?指望七中的老师讲几节课就把成绩提上去???做梦吧,老师的确很重要,但是再好的老师都救不了一个懒惰的学生,自己的毅力不坚定,不愿意承受蜕变的痛苦过程就直说,怪罪别人有用吗?知识这东西,看到的听到的和真正自己消化的,完全是两码事!

梓曦。。
想起一句话:“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如果你自己不努力,自己不想办法去克服遇到的困难,恐怕再好的老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一个优秀的教职团队,会给我们提供一些方法借鉴,会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这或许也是大家都在争夺优质教育资源的原因,毕竟平台不一样,起点也就不一样了!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人的主观能动性更重要,只有我们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不断努力,是有可能的!

总有刁民想害朕
更痛苦的,是连书都读不起、学校都没有的地方。比起商务电子屏幕给大家带来的改变,支教老师才是将孩子从深渊里拉起来。
作者
支教老师没少挨骂。

彭高
个人的失败不能完全归咎于学校某种教育模式吧?开头就来“网校班让我从尖子生变成学渣”我觉得有点欠妥。毕竟网校只是一种授课形式,他只是教育中的一个步骤。而且任何方式都不会是完美的,有获益的人必然有受损的人。

紫果儿
我希望可以推广,甚至网课,我更想知道那个网站可以看名校直播课,学生,家长都可随时购买课程

Pure Black
那些说烦的人或许只是觉得这个话题说一遍就足够了 可是教育这个话题 说上几十遍都不够吧 总结一下这三篇的差异吧 第一篇很客观的说了这块屏幕改变的地方 但还不够全面 第二篇说了那些被这块屏幕改变的人 第三块开始有正反两面 有老师 有更多除了这块屏幕以外的话题 正如最高赞的那个人所说的 这或许才是新闻的新发展 故事不能只说一半 追新闻也不是追个热点就完了 后续反而更加重要

ytx期末全高分过
想回一下评论区一楼的一楼 多推啊 深度报道!!!!!冰点真的太棒了!

肥华(o`ε´o)
线下的老师真的很重要,直播只是一种优质资源,还需要老师帮学生一起消化这些资源,如果线下的老师不管的话只靠学生听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悠游
冰点有视野又有勇气去推动这个话题的讨论真的好棒啊~
作者
🙈

洋洋妈妈
感觉跟直播一年老师收益最大,当收入跟不上时候离职潮真的会把校长逼疯,让剩下的学生更加无助~结果就是富人碾压穷人~无论是成绩还是经济能力方面。

蜗牛
很反感第一位被采访者的留言,让你堕落的只有你自己!我在江苏南通,2002年中考失利,我上了全市最差的高中(这个学校还有职业教育部分),2004年高三,当时推出一个政策,高中部学生可以转职教部上对口高考,对口高考考语数外(比较简单)加五门专业课,可以报考对应的本科院校!我很清楚,以我目前成绩是不可能上本科的,去对口是机会,但赌输了也没有复读机会!高中部转对口的有一百多人,那是人生中最疯狂的几个月,每天睡眠不足五小时,三年的专业课我们六个月要学会!2005年五月,对口高考,我们班33个人32个本科,全部录取了定向的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本科毕业又读了985的硕士博士!而当时留在高中的同学,就一个人考了本二!知道江苏南通为啥是教育之乡吗?因为中考时就决定了你的命运,成绩好的上高中(这保证了本科上线率),差点的上对口,再差的上职教,你从小学不努力,连高考的大门都摸不到!而我那一届,就是第一次试点!

乡土
只要有社会价值的报道,就应该大胆放而广之,畏首畏尾,损失的是新闻价值,冰点加油

chiiitin
直播班的确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譬如1.设备的完善,以保证网络远程通信的顺畅;2.远程班教师同步跟进课程,帮本班同学及时查缺补漏;另外与直播班(如成都七中直播班)的教师的沟通也必须顺畅,譬如某节课上课前,七中老师应将本班授课内容告知远程班授课老师,远程班老师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如遇教授竞赛课程这种情况,也可以提前知晓,让远程班同学自习或者复习巩固前面所授内容)。3.远程班老师多与本班学生沟通,多多关注本班学生动态及学习状况,不合适直播班教学的及时调出,在普通班继续正常学习。
只能说最开始直播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小白鼠也很可怜。但这并不能成为否认直播教学的理由。因为因为很多问题都是完全可以改进的


一个真心教,一个苦学,缺一不可。

便利汽车
我想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屏幕。改变孩子的屏幕,改变父母的屏幕,改变老师的屏幕。

祫衣。
这个系列很好。看第一篇的时候感到观点单一,有失偏颇。这几篇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云飞飞
你们是冰点,推你们觉得应该推的

赵洋
我们需要这种系列文章,很过瘾,也能产生深层的思考

我还是不会系鞋带
觉得连续性的推文挺好的,同一个话题有可持续性的讨论,有不同的声音就有可能将问题思考的更为深入……一点也不烦òᆺó

惊鸿魅影
喜欢贵刊这种做新闻的态度 很难得 持续关注 手动点赞

宿心
今天媒介案例课上讨论了这个案例,觉得公众对于新闻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
首先是站队问题,一来我们就对这件事情站队,尽管对于整件事情了解不多,对于科技能否改变教育不公平自己有自己的判断。对于事件真实性,信源是否真实可靠缺乏基本认识
其次,对涉及自己利益问题过于关注,所以对事件缺乏进一步考量,毕竟教育问题是社会痛点。
同时,我对于文章最后的观点表示赞成,教育工作者应该有尊严,那些普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自己的价值存在。
作者
哪个学校的?

明明的仓仓
很喜欢冰点一直跟进推送关于"这块屏幕"的内容!直播的教学方式有利有弊,但是所有为了教书育人的努力都是值得肯定的。

沽名钓誉之徒
不观察学生接受能力和效果的教育是什么,不就是付费音视频么?

南山
很喜欢冰点关于这块屏幕的一系列报道,如果只报道一次,可能看过的人感慨两句就过去了,推了这么多篇文章,一点一点让我们更客观更真实的去了解这个事件,引起一些人的思考。辛苦你们了,也真的很喜欢❤️

东东枪
这篇才是最公允的 之前的那些只能用来煽情不会思考的大众 一个真实的新闻要全面真实 那些嫌烦的人也就是看完第一篇 热泪盈眶一下 转发一下朋友圈 人云亦云的人 他们关注的不是事物本身的而是自己的圣母心。

枇杷
共享资源才是最重要的。我也是四川某县中直播班(准确地说是翻转课堂班)的成员。成都七中共享给我们的学习资源起了很大的用处。我们用七中的学习资料,做七中的习题与试卷。他们的题的确很难,但我们做多了也就习惯了。后来考市里出的试卷,我们都会觉得简单不少。可以理解为“见过的世面宽广了,理解起来就更为轻松了”。

Feng🐳
我想说我中考考了五百一十几我又重新去读了一个初三不??? 因为我的确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懂…所以说…那个生源其实不太好,网课是应该照顾大多数人的,基础不好上那个确实费劲

爱吃面包的女孩儿🐎
“屏幕”刷屏作为一个社会事件,当然应该关注“后续”呀!难道要像那些突然爆红又瞬间了无踪迹的热点一样么?我觉得持续报道不同观点,反而是一个新闻人的责任感~所以冰点很棒~

清小怪
普通一本,身边的人没有目标、没有动力,自己跟同学说一起学xx吧,别人都没有什么反应,感觉自己想是一只猴子,蹦哒着自娱自乐。 我们现在需要,急需这样的屏幕,让自己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只有看到了、了解了,才能知道不同、发现新的大学打开方式,才能有斗志、有激情去学习,去思考、去改变自己那能够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

Sim
冰点要坚持住,那些说烦的人绝对只是极少数,而更多的是在默默关注这篇报道的朋友。屏幕这系列文章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触动,更多的是现实。这就是我们当今的教育现状,而这就是需要有关媒体的报道与多方的讨论,不断碰撞的观点才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改善方向,什么事情都不可能完美,但作为人,我们要学会改!

晶茹
作为普通一线教师,为冰点持续关注教育而感动。不烦,有反馈才是好新闻。

唯北有斗
一定要持续报道鸭,给小编记者的情怀和文笔点赞,但最关注是这个事情本身,应该有人去报道(ง •̀_•́)ง

ご饭
不禁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那也是一个需要督促,监管的年纪,一味地丢给网课,结果可想而知。在校老师应该同样的用心,所以到底是网课不好,还是老师关注不够呢?

爱地球的喵帕斯
文章很好,凡事有利也有弊,要客观看待。

想你,sunny
七中的平台很高,我们这些普通的学生一下子很难跟上上课节奏。但是这要靠你自己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我们班上的同学中考成绩都不好,但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很能吃苦,很有毅力。考7中的题,考一次受一次打击。听不懂全英文上课的英语,刷不来高深的数学题。没关系,我们没有放弃。我们听不懂的题再问老师,重复看录的课,多听英语听力练习听力技巧。问老师题靠抢,做过得卷子反复复习。这样,我们班上的同学坚持了3年,大家都考上了大学。我们都很感谢7中。这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你自己是否坚持下去。

蔣語文(别发语音)
现在数字媒体发展的时代,缺少了以前纸媒的专题报道与系列报道,因此少的是系统阅读,多的是碎片化阅读,也就少了一些深度。
当然,这种读者互动,也是一种声音!来自于民众的声音,这样,更助于思考。

木和木木
虽然推文有点多,可是这样才全面啊,不能让这些社会问题昙花一现,持续性的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也没错

牧羊少年
要是公众号也有了“文件夹”功能就好了,把同一专题的文章放一起,做成合辑,就不会那么零散了

土布仁:)
我觉得引起公众对教育的关注与讨论才是这个屏幕的最大意义。教育是每个人都会触碰到的东西,能否推动教育的进步和教育公平,需要我们注入力量。我们需要看到有关教育的更多面,去促进教育的发展。同理还有很多民生话题需要公众更多的讨论。

海默
混合教育模式才是最重要的,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对比一下就看到了

北林.
只有不停的了解和探索才能对一个事件、一种现象了解的更加深入嘛,冰点真的做的很好呀

Akila
都说钱不是好东西, 但谁也离不开它 。屏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怎么利用工具是人的问题。

楠艽
鼓励继续此专题,深度思考看到事情全貌才能知道前进的方向,未来的学子才会有越来越好的可能

介客
作为一名涉世未深者,没什么要说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发出支持你们的声音。

咪咪
网络热点点燃很快,退潮更快,理性的有深度的思考需要时间,但网络没有耐心。

XYZ
那些说不能改变所有人命运的,说影响远端学校老师积极性的,说创造了新的不公平的,真的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吗?真不是蹭流量吗?冰点那篇文从没说直播是完美的,为什么要以完美作为标准去要求直播课?挑毛病谁都可以,

春风十里
推,特别是看看能不能往一下贫困县城的高中推。要让学生眼里产生光。

周和泰
核心问题是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资源公平共享,人的全面发展

蝶,舞一夏
我们是18线小城市。我只想知道在哪里可以联系到直播或公开课,花钱也行。一个妈妈的心愿

姚远
道理越辩越明,有讨论说明大家有感触。新闻就应该这样有点内容,深度。

正义之光
我认为,冰点容纳的,是整个江湖。这种情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省,才是真正的社会。难道正视社会的一些反对的声音和不好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就不会进步吗?我们就不会进步吗?考大学是每个人的事,但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可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每个人人生的精彩并不都是显而易见的瞬间,我希望尊重每一个人的路。冰点,为你打call

Ryan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张平
多角度观察问题才能深入剖析问题,看过了第一篇关于大屏幕的文章以后就关注了你们的公众号。现在媒体的文章千篇一律,大家追着热点跑,同样的事件不同媒体都在报,这就像工作餐,你需要却不期待。小编能够理智客观多角度的陈述事件,就如同享用法餐一样,这才是对大众应有的态度,当然也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一道道美味上来。

喵~
不不不,我觉得特别的好,有环境的原因,眼界的原因,这个时代太快了,真正去思考的人太少了,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恰恰缺少这样一个机会去多层面地看问题,冰点给了我一个机会。我把这个机会分享给我的妹妹,或许她能像我一样,在成长的路上被推一把,也许未来能站的高一点。很多时候,你不知道,是没法去凭空想象的。

蟹开心
喜欢冰点,因为冰点能直观客观的给我们写出不同声音

Chloe毛毛
虽然“屏幕”真的好多!但是持续的思辨,也是很重要的!太多的新闻都是一时霸屏,没有后续,渐渐大众就会越来越越健忘!除了一时的泪目,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欣欣向荣丫🍀
教育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事,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直播课这种形式,但是在高中的时候偶然间发现了可汗学院的课程,虽然实质性的帮助不大,但是让我明白了世界很大,但是现在做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才发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太难了

陈智孟
因为屏幕关注了冰点,看到冰点连推几天屏幕,感慨这个社会还有这么专注的媒体这么难得。今天看到隔了这么久又推了一篇,连忙收藏,打开却看到说被许多人吐槽推太多。。但pleasepleaseplease坚持下去!这是个消费热点的时代,认真做内容的媒体这么不多了!

寐虎
作为一个这种教育差距的亲历者,我不得不说那个“直播班把我从学霸变学渣”的说法真的很可笑。这个世界没有谁的知识智慧是睡觉睡出来的!所以,它没那么下贱,会有人拿着自己的知识来求你学,求你弄懂。这要你自己克服所谓的面子虚荣,去虚心请教。
我从川北一个贫困县的县中转学到成都某私立中学时,和别人的差距非常大,大到让人绝望。没办法,只能拼命学,一个数学题搞不懂,缠着老师在办公室讲了十一遍;同寝室的兄弟说半夜的梦话都在背单词。一年的时间,从转学的倒数第一考到了全年级第一百零三名。
如果你永远都等着别人来上赶着教你,你注定是要滑下去的

人们过去曾经住在大海里
高中在河北东北部某小城市就读,学校搞来了与北京四中网校的合作,自习课期间专门在微机教室上课,自愿报名,学费四千多一年(或是一学期,记不清了)。刚开始报名的人数还挺多,后来越上越少,高二下学期基本没人去了。据我去了的同学说,基本没什么用,从今年高考结果来看也没起到任何作用。不过在河北这个教育资源奇缺的省份我们主要还是跟衡水比、学衡水模式的比较多,像北京四中这种下午四点就放学、双休日全休息的学校,他们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学网校上的课程,我们的同学不仅要学网校,还要完成巨量的作业。要知道我们学校两周休一次双休,高三的时候更是两周休一天。
一切只为高考,在河北境内一所211都没有的情况下,我们没钱没权,除了读书,没有办法。

高乐个高
关于这块屏幕真的可以引出很多关于教育现状的思考,感谢冰点和所有参与者提出的新角度!

Aria
希望多多看到当民众关注度从一个热点跳到又一个热点,当舆论声音趋于一致而单面,愈来愈窄,愈来愈薄时,这样在角度或深度上锲而不舍的文章。




 阅读: 3062 6天: 12 今天: 2

扬搜 yangsou.com ©2008~2024

首页 财经 视频 图片 今日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