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搜 扬搜,只有想不到,没有搜不到

首页 财经 视频 图片 今日半价
百度热点 微博热点 天气预报 万年日历 扬搜精选


疫情与股市
原创:君临研究中心
日期:2020-02-03

  恐惧,而非疾病本身,几乎将整个社会粉碎。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约翰 巴里

  WH是君临提及次数比较多的城市,也是极为看好的城市。

  此次突遭疫情,千万市民陷于危难,举国哀伤。但大WH毕竟是大WH,不服周是2000年的信仰。经历过万难,未曾改变倔强。

  我们坚信江城不会被疫情打垮,也坚信在万众一心的情况下,疫情会提前结束。

  同时君临也希望大家对疫情重视,但不要恐慌,更不要愚昧。

  今天谈谈对本次疫情和股市的看法。

  先说核心观点:

  一、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很强,但病死率不高。数字是滞后的,真实数据会更加触目惊心,但不等同于病毒可怕。

  二、WH前线的信息,真实,但片面。最大的问题是大量病患挤兑有限的医疗资源,前线医疗人员达到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场面混乱,并不代表疫情过度恐怖。

  三、混乱比病毒可怕。给WH一点时间,给国家一点时间,疫情会以较为平稳的方式快速结束。

  四、机会隐藏在恐惧之中。


   1

  疫情可怕吗?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大年初一最高层部署防控工作、31个省市自治区全部启动一级响应、拥有1100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直接封城!

  这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防控措施。

  每天跳涨的确诊及死亡数字也让人心跳加速,1月28日确诊人数超过非典确诊人数,1月31日破万。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是2002年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之后在人类中出现的第3种致病冠状病毒。

  而且没有特效药。

  时不时微信群再传几个武汉前线的视频、消息,氛围、情绪都到位了。

  1月31世界卫生组织又把我们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世界末日真的来了吗?

  只要对本次疫情多一些了解你就能释然。

  做一点说明,非典、中东呼吸综合征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不是流感,但同为病毒引起的同为呼吸道传染疾病,症状和治疗方式也很相似,我们笼统地把他们都当做流感。

  到目前为止,所有流感都没有特效药。

  现代医学没有办法治愈流感,连普通的感冒都治不好。

  不仅仅是感冒和流感,所有由于病毒引起的疾病都治不好。

  人类只能杀死体外的病毒,唯一能杀死体内病毒的是人类的免疫系统。

  大家吃的感冒药都是缓解感冒症状,让人不那么难受,而不是治疗感冒。

  治疗流感的最重要的一种药,达菲(磷酸奥司他韦)的作用是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减少病毒传播。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原本是用于“治疗”艾滋病,非典时期曾有比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其作用也是抑制新的病毒的装配。

  抗病毒药的原理并非杀死病毒,而是限制病毒继续复制。

  病毒性疾病虽然没有药能治疗,却都有自愈性。

  流感的可怕之处也不在于其本身,给我们的免疫系统7天左右时间,我们忍受一下发烧、咳嗽等症状,免疫系统就把流感病毒收拾得明明白白。

  可怕的是流感病毒可能会引发并发症,比如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

  身体较差、免疫系统不够强大的人,比如老人,特别是本身就有基础病的老人容易得流感,得并发症的人概率也更大,死亡率也较高。

  而当病毒更加凶悍,青壮年的死亡率会很高,甚至超过老年人死亡率。非典病毒就比较凶狠,很多染病青壮年几天内就病死。

  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流感是1918年-1919年爆发的西班牙流感。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患病人数10亿,死亡人数5000万-1亿!

  那次流感的显著特征是青壮年死亡率远高于老人和儿童。原因在于那次流感异常凶悍,让青壮年的免疫系统发生了细胞因子风暴,也就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就好比本来派个师能解决的战斗,最后派了3个集团军,超量免疫细胞涌入肺部,而且是无差别的狂轰乱炸,然后器官损坏,人也挂了。

  老年人也会发生细胞因子风暴,但很多老年人本身患有各种疾病,所以当流感病毒来的时候并无法分担出很多的军力对抗,发生细胞因子风暴的概率就低,也相对好控制。年轻人就不一样了,身强体壮,免疫系统天天闲的没事找架打,一看来了病毒,嚯,还TM挺横,然后一窝蜂全上了,拦都拦不住。

  这次疫情到目前为止死亡的大多是老年人,而且其中不少是本来就有病的老人。

  基本上可以判定,病毒毒性不算强。

  大家不要看每天确诊和死亡的人数增加很快,但凡能多分析5秒钟就能缓解情绪。

  看看截至 2月1日19点的数据:

  很明显湖北地区,特别是武汉市的死亡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原因非常简单。

  大家拼凑一下所有来自前线的小道消息,是不是都在说医生崩溃了,是不是都在说医院人山人海,是不是都在说病情很严重了但是没法住院,是不是都在抱怨物资短缺。。。

  这就对了。

  WH作为疫情的发源地和重灾区(非典的发源地在广东,重灾区在北京,WH的问题更复杂,心疼WH人民),确实有大量病患,加上民众极度恐慌,很多人稍微有不适就去医院。但作为乙类传染病,WH最初只有金银潭医院和肺科医院符合收治标准,两家医院床位加起来就350个,虽然扩充到了600,但远远不够,人员也是如此。

  加上事发突然,物资供应捉襟见肘,分配和调度也出现问题。

  整个城市都在挤兑有限的医疗资源,受到压力最大的就是两家定点医院。

  医疗人员连续高负荷工作,每天面对怨声载道情绪极不稳定的大量病患,生理和心理都已是极限。

  很多人没办法确诊,确诊了也没有办法及时治疗,治疗了也不一定能够妥善治疗。

  所以在前线出现了医疗工作者和部分病患都很绝望的情况。

  无论是什么级别的流感都可能会引发肺部疾病,轻度和中度还相对好解决,重度的很麻烦。治疗流感的很关键一点是对病患保持观察,关键时刻进行干预,以避免肺部病情加重。

  平常时期病患大多能够被悉心治疗,但特殊时期无可奈何。

  HB/WH之外的其他地方,由于医疗资源充足,可以及时确诊,也能及时干预,死亡率就非常低。

  所以前线死亡率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短期医疗资源被挤兑,而并非病毒致死率高。

  某权威节目中被采访的WH医生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问题。

  已经在WH展开工作的支援医生也说:诊治难度没有想象中的大。

  回忆一下,有多少医生呼吁症状轻的人不要去医院。医者父母心,如果病毒很毒,医生怎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非典就恐怖多了。

  中国大陆非典的病死率是6.5%,中国大陆之外受非典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比如加拿大、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病死率都在15%-17%之间。

  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更好的医疗体系和医疗技术,但是非典的死亡率却更加恐怖。

  另外中东呼吸综合症死亡率约35%,埃博拉病毒死亡率63%。

  还有更硬核的证据证明这个病毒毒性一般。

  1月21日,三家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论文《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进化来源和传染人分子作用通路》。这背后是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

  论文提供了一条重要信息:非典病毒S-蛋白与人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蛋白相互结合的5个关键氨基酸,在新型冠状病毒中有4个发生了改变。

  两天后,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发表论文确认新型冠状病毒与非典病毒相似性80%,与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96%。和非典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也是通过结合ACE2进入细胞。

  传说中的中国唯一一所P4实验室就在武汉病毒研究所,而发现非典病毒的真正来源是菊头蝠的科学家团队正是由石正丽率领。

  两篇重磅论文让专家相信新型冠状病毒没有非典病毒猛。

  这次病毒的特征是传播性强,一般病毒的传播性和病死率会达到一个平衡点。病死率高的传播性没那么高,传播性高的病死率没那么高。

  绝大多数感染了这个病毒的人都能自愈。


   2

  从最终结果上看,更可怕的病毒就在我们身边。

  最近君临和朋友闲聊,提到美帝现在流感大爆发,上千万人感染,几千人死亡。

  一位长期呆在美国的朋友说纯属国内媒体抹黑。

  君临默默到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官网截了一张图:

  这家美国官方卫生组织估算的2019年10月1日-2020年1月18日美国流感疫情的状况是:

  患病人数1500万-2100万;

  去医院治疗人数700万-1000万;

  住院人数14万-25万;

  死亡人数8200-20000。
由于过于夸张,愤青和美粉坚信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的流感数据。

  但当君临和一位医生朋友提到这个消息,他的反应就很淡定:今年死得不多。

  这位医生朋友很客观,按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历史数据,往年都是几万几万的死。

  今年美帝的流感病毒简直就是活菩萨。

  Jesus Christ !

  我们呢?

  按照我们官方机构的数据,我们去年和前年流感致死病例100多,甚至有的年份只有几个人。

  莫非我国人民都有神功护体?或者流感病毒是恐怖分子给美帝量身定做的生化武器?

  就在2019年9月,复旦大学、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病毒防治研究所、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专家联合发表了一份论文,给出了一个可怕估算结果:2010年-2015年中国平均每年超过8.8万人死于流感,80%以上为60岁以上老人。

  注意:这个8.8万人仅仅是因为流感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致死的人,流感还能引发心脏病。中国每年死于心脏病的人数超过100万,流感是重要诱因。所以我们每年真正因为流感死亡的人数会远远超过8.8万。

  之所以官方给出的数据很低并非数据造假,而是我们的医疗体系并不健全,很多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再或者被算成了死于心脏病。

  不仅中国和美帝,世界范围内流感都是严峻挑战,全球每年几亿人感染,几十万人死亡。而且流感病毒容易变异,疫苗的研制很被动。

  但是也没见有哪个人因为害怕流感就惶惶不可终日。

  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3月是流感季,假定中国每年因为流感死亡人数就是8.8万,假定有80%死于流感的人都死于流感季。那么流感季中国平均每个月死亡人数是1.4万。

  新型冠状病毒两个月致死人数200多。


   3

  我们采用超高规格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是出于保护生命的考量。

  致死率高低要看和谁比,和普通流感比致死率不算低,感染基数大了死亡人数也会很可怕。

  这个病毒的传染性很强,而且潜伏期长,前期症状轻微极具迷惑性,不发病也能传染。又正值春运,有极大扩散风险。

  一般性防控可能无效,也可能无法引发老百姓重视。

  防控程度高一点,病患和死亡人数就少一点。

  何况我们也不知道它会不会变异。

  其次是出于减少混乱的考量。

  非典给很我们留下了阴影,所以当2019年12月30日传出消息的时候微博上充斥着恐慌。

  尽可能降低感染和死亡人数,能尽可能减少混乱的局面。如果每个地方都像WH一样由于早期防控不当,引发医疗资源挤兑又加大交叉感染几率,乱上加乱,国家怎么办?

  采取超规格防控措施,让大家呆在家里,减少感染风险,也就减少了恐慌和病患,即便出现确诊了,医院都能够比较从容应对少量的病人。

  这个时候国家也可以腾出手来救援HB。

  第三是出于减少经济损失的考量。

  疫情会冲击经济这是必然的,尽可能缩短疫情时间才能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

  越高级别的防控措施,将疫情尽早扼杀的概率就越大,然后我们再集中精力把经济拉起来。

  另外,我们不并想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这将一定程度上冲击我们的外贸。

  遗憾的是这次我们预期落空了。虽然世卫组织强调不建议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也多次强调这是为了保护那些防控水平比较差的国家,但贸易受到影响也是必然的。很多国家第一时间就采取了行动。

  被认定为PHEIC不会严重冲击经济,况且我们的外贸依存度已经比以前低很多,可是会增加我们之后把经济拉起来的难度。


   4

  对于战胜疫情,君临充满信心。

  大家安稳在家呆上半个月,度过潜伏期,有病的都去医院了,没病的就没病了。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永远是防治疫情最关键的手段,我们超强的防控措施保证了“三早”。

  非典时期在广东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后,非典疫情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抑制。

  这次WH市ZF也算是及时关闭了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所以源头断了。

  科研攻关也异常迅速。

  12月8日首次发现病人,12月26日和12月30日先后被两家机构确认是一种和非典类似的病毒。

  1月4日成功研制出高特异性PCR检测试剂。

  1月7日获得全部基因组序列,1月10日公布(并与全球共享),使对病毒的快速核酸检查成为可能。

  1月13日有企业开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随后陆续有20多家企业宣布开发出了试剂盒。

  1月21日科学家用模型推导出病毒和非典病毒有类似的细胞入侵机制,并发现该病毒毒性小于非典病毒,但传染性很强。

  1月23日科学家用实验确认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和非典一样,而且基本认定病毒来自蝙蝠。

  中国积累了大量研究非典的成果,而以上两篇论文意味着我们可以借鉴当初治疗非典的经验,也可以在非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研究。

  1月24日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意味着有了疫苗的种子。

  中国科学家这波输出很稳。

  我们的治疗措施和支持疗法也远超17年前。

  比如细胞因子风暴,过去几乎是无解,但这次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中就有一位这方面顶级专家-李兰娟院士。

  这位老太太几乎拿遍了国家的所有科学大奖,发明的“李氏人工肝”技术可以有效消除“细胞因子风暴”。

  我们过去能够战胜非典,没有理由现在战胜不了新型冠状病毒。

  大家也不要对前线的医疗工作者过度担心,越来越多的前线反馈能够看出,前线的医生主要是累,身心俱疲,而不是说诊疗有多复杂以及危险性有多大。

  天使们都会平安。

  截至1月30日已经有50支医疗队、6000多人到达湖北展开工作。

  1月24日上海派出首支医疗队支援,6天时间,近6000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医疗人员支援湖北!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也在同时开建,并且敢于全程直播,基建狂魔的称号岂是浪得虚名?

  再加上紧急征用、改建多所医院,以及大量的国家支援、民间捐赠,前线的问题一定会极大缓解。虽然某会的操作令人窒息,但在舆论监督到位的情况下,相信可以改善。

  非典期间的北京代市长在接受采访时坚定地说:我们的紧急调动能力强极了。

  这就是我们的体制优势。

  今天这个牛逼吹下了,除了我们,有哪个国家能短时间如此步调一致、团结一心抗击疫情?有哪个国家有如此强大的调度能力?

  君临注意到某些常年身居国外的人否定我们的防控行为,他们认为不可理喻。逻辑是美国人认为一旦传染规模过大就只能自生自灭,首先封城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其次就算符合也不可能做到。

  嗯,这个逻辑很好,所以澳大利亚大火也只能靠天。

  我们要理解国家强力防控的背后原因,这不代表病毒很毒。不要天天自己吓自己,更不要天天吓你的亲朋好友。

  说句反常识的话,当确诊人数暴涨的时候,大家觉得疫情爆发了,君临恰恰觉得疫情可控了。

  因为在病毒已经不具备大规模传播的情况下,这么多的确诊病例出现意味着我们紧急构筑的强大医疗体系已经开始发挥作用,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已经逐渐得到缓解。

  正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所说:这是消化了前期的病例。


   5

  对于股市,君临态度有点复杂,但总体乐观。

  首先短期内大跌是逃不掉的。

  从1月24日到1月31日,A50暴跌7%,恒生指数暴跌6%,A股开盘后很难幸免。

  回顾一下2003年的行情会更加心塞,那一年大盘从4月中旬抗击非典开始一路下跌到11月中旬。

  主要原因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2003年季度GDP分别是11.1%、9.1%、10%、10%。

  很明显二季度受到影响,但是9.1%的增速依旧给力,而且不影响2003年成为1997年以来GDP增速最高的一年。

  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些被人遗忘的细节,2003年的GDP在3年的时间里面被调整过3次。

  最初2003年的季度GDP分别是9.9%、6.7%、9.1%、9.9%。

  2004年1月公布年终GDP的时候把三季度GDP修正为9.6%。

  2004年7月又把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第三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同比增长速度,由原来的6.7%、0.8%和-6.8%,修订为7.9%、4.5%和5.7%。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调整前一年季度GDP增速的情况。

  这还没完,2004年1月权威部门还下发文件要进行第一次经济普查。2006年1月,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把2003年的GDP从9.5%修正到10%。

  2003年还有令人玩味的事情发生。

  在君临前段时间的文章《展望2020年,紧抓这几条主线就对了!》一文中提到了对房价上涨的担忧。

  其实在那一章节的描述中,君临最后时刻删掉了一段:

  2003年6月5日,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121号文),剑指房地产泡沫,房地产市场迎来“10年未有之铁律”。

  2003年8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18号文),第一次官方明确把房地产作为国家支柱产业。房地产迎来史无前例的牛市。

  建国以来,我D极少出现这种短期自我否定的情况。但是2003年发生了,因为那一年年初爆发了一种没有名字的肺炎疫情。

  之所以删掉是内心希望疫情只是虚惊一场。

  2003年的GDP即便是经过3次修正,依旧难掩投资对GDP贡献之大。如果没有那一年投资以创记录的27%的增速拉动GDP,我们不能确定GDP会是多少。

  至少在房地产萎靡的第二季度,原始的GDP数字不算好。

  疫情和央行121号文让地产商感受到凛冽的寒风,2个月后的国务院18号文让他们如沐春风。

  有人说18号文简直就像是地产商自己制定的文件。

  成为支柱产业的房地产迎来新的高潮,即便央行自9月21日起将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高至7%,结束了1996年以来的宽松。

  那一年上海房价大涨24%!全国除了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房价普涨。

  强势的房地产到2004年第一季度拉动投资增长43%!远超预期,逼的国家进一步实行紧缩政策。

  2003年的中国经济正值壮年,劲头十足,但是国家最终祭出的是房地产,而且短期内政策出现转向,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经济受到的影响很大。

  之后撒欢的房地产连紧缩政策都栓不住,还伤了股市。

  反观港股,在非典之后一路长红,这离不开港府的宽松政策。

  回到今年,君临坚信疫情不会持续太久,但短期内对我们的经济影响可能不小。

  而且我们现在本身就有着较大下行压力,百年大业、郑重承诺又都在今年,那么各地方ZF会不会适当放松限购政策?去年深圳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拿今年疫情最严重的HB省来说,今年压力将会极大,特别是疫情重灾区又是几乎占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省会。

  前些天市长说流出去了500万人,这500万人相当于把这个城市所有的流动人口流出去了。

  所以,哪天市长说要重新吸引人才,重塑城市形象,放松一下限购政策,君临一点都不意外。

  你品,仔细品。

  不过机会也就在这里。

  由于开年受到严重挫折,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会有政策红利。

  最直接的,今年大概率水量丰沛。

  实际上2月1日央行已经开始出手了。

  母爱无边。

  板块层面,前期获利较高的科技股、锂电板块会有较大抛压。但之后都是上车机会。

  今年以5G为核心的大科技主线不会改变。

  特斯拉最新公布的财报显示业绩远超预期,还增加了宁德时代作为供应商,国产化的持续深入给产业链带来巨大增量。这都是非常明确的机会。

  参考以往疫情来临之后的案例,医药板块在疫情期间往往表现出色。还有药店、IVD、防护等细分板块也都会迎来狂欢。

  甚至恒顺醋业也能蹭一波。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严格意义上讲,几乎不存在真正的硬核疫情概念股,就算是存在,对他们的业绩影响也非常小。

  比如疫苗股其实就是伪概念。疫苗最快也要几个月以后,到时候疫情估计都已经结束,而且率先研发出疫苗的大概率是中科院。A股很多企业研发出了试剂盒,但可惜他们大多并非指定供应商,相对而言华大基因的逻辑硬一点,不过对全年业绩影响不大。

  一旦疫情结束,他们往往会迎来暴跌,2003年医药股最终跑输大盘。

  2003年的非典期间诞生了淘宝并让京东开始了最初的线上业务。不能说非典催生了中国电商,但绝对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次全国各地医院上线的“发热门诊”线上诊疗也同样充满想象力。可以极大缓解医院压力,也给患者带来方便。

  这给医疗信息化带来看点。

  在线教育、网游等都属于疫情受益板块,无需多言。

  疫情期间大概率会出现超跌板块,比如旅游、交运、食品饮料、地产等板块,一旦风头过了,我们都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甚至可能迎来报复性消费,毕竟大家都憋了很久了。那么相关板块龙头就有了上车机会,不过买入的前提是砸出大坑。


   6

  以史为鉴,疫情对股市的影响本身是短期的,但是疫情会引发政策的调整,这对股市的影响更深远。

  今年大概率是积极的政策,这也就给股市带来希望。

  另外,今年和2003的股市有一点区别,当时的大盘平均市盈率40多倍,现在只有十几倍。

  也就意味着下行空间相对没有那么大。

  所以君临的态度依旧是积极的。

  最后想说一句内心的渴望:天佑中华!


来源:君临
作者:君临研究中心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文章搜索:
君临研究中心 君临 新型冠状病毒 疫情 股市 



文章收录排行:

顾子明   471
央视网   254
一棵青木   129
花猫哥哥   99
肖仲华   83
牲产队长   65
唐如松   61
学爸   58
卢克文   56
旗扬   53
北风   49
阿甘   47




扬搜7天搜索词排行:
TikTok 2019 顾子明 政事堂 央视网 20 政事堂2019 中美 俄罗斯 美国 一棵青木 花猫哥哥 焦点访谈 猫哥的视界 焦点 中国 新闻 新闻联播 特朗普 俄乌 卢克文 远方青木 肖仲华 卢克文工作室 背后 经济 时代 新时代 旗扬 台湾 唐如松 房地产 s 乌克兰 会议 地产 


 淘宝广告_扬搜
广告
手机充值

广告
 超亚医用外科口罩成人一次性医疗三层医护用官方正品夏季儿童口罩 阿里健康大药房
 原价:2.90  月成交:400000
 2.90优惠价 查看或购买>>> 


 夏季水洗棉床笠单件防滑固定床套罩席梦思床垫防尘保护套床单全包 俏精灵旗舰店
 原价:39.90  月成交:50000
 39.90优惠价 查看或购买>>> 


 蟑螂药家用郁康灭蟑饵剂蟑螂克星药一窝端杀蟑螂全窝端除蟑一扫净 郁康旗舰店
 原价:18.80  月成交:10000
 18.80优惠价 查看或购买>>> 


 实木床1.8米1.5米1.2米双人床中式经济型储物高箱床箱框实木大床 康盛实木
 原价:399.00  月成交:700
 399.00优惠价 查看或购买>>> 




Fatal error: Uncaught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mysql_query() in /www/wwwroot/ys.yangsou.com/php-ys/fwtj_ys.php:5 Stack trace: #0 /www/wwwroot/ys.yangsou.com/ys/2020/20200203-yqygs.php(396): include() #1 {main} thrown in /www/wwwroot/ys.yangsou.com/php-ys/fwtj_ys.php on lin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