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搜 | 广告 |
---|
首页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今日半价 |
---|
百度热点 | 微博热点 | 天气预报 | 万年日历 | 扬搜精选 |
“地摊经济学”的严肃分析(上) 原创:巨龙 日期:2020-06-06 前言 这是一个系列严肃的经济学思考问题,地摊经济,并非权宜之计,更应该是长久的小微经济的组成...... 这是一篇严肃的时事经济分析文章,也涉及到很多个人的财经思考,文章比较长,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大约有7000字,尽量从立体多面的角度,审视这个热点的经济现象。 “地摊经济”提出以来,网络上各种声音,还有层出不穷的段子,以及各种P图,当然也有一些深度的分析见解。有意思的是,这些段子充满了中国草根式的调侃,很符合地摊经济的草根特征。 我曾经很长时间思考过中国城市化的问题,也曾经思考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命题。关于金融改革特别是P2P,我也曾经做过严肃的批判。但是,对于这一次“地摊经济”,我倒是举双手赞成。 危机倒逼改革,危机背景下诞生的改革措施,往往都是决心很大的“招数”。在平时的情况下,这些改革的措施,实际上推出的阻力极大,往往难以推动,尤其是触及利益调整的改革,几乎都会遭遇强大的软钉子。 多数人的看法,地摊经济只是权宜之计。但是我倾向于另外一种看法,地摊经济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开放部分城市资源,让普通的底层民众共享,获得小部分发展权,避免某些利益集团和食利集团,垄断吞噬城市发展的红利大头。 一、HK启示录 全世界最畸形最极端的房地产,食利阶层发展到极致的典型,毫无疑问是在HK。 这里有众多的华人顶级富豪,身家数百亿资产的几大家族,盘点他们的核心净资产,往往就是几栋楼而已。“一铺养三代”的说法,大抵就是起源于此。在这个城市,拥有房子和无房户,是阶级的分水岭,而且极难逾越。 HK商铺的价格极高,一个街铺动辄交易金额数千万港元甚至数亿港元。一个卖鱼蛋的小摊,可能只有几平方米,一个月的租金也要20万元。HK旺角有个“美珍香”牛肉干店,租金100多万每月,市值6个亿。 2014年,HK铜锣湾波斯富街77至83号波斯富大楼地下面积仅13平方米的N号铺,以1.8亿港元易手,创造了当时HK最贵“铺王”的纪录,每平方米折合人民币1177万元。 HK被新自由主义资本家视为天堂。这里有全球顶级的房价,但是HK的华人首富,没有制造过任何一款畅销全球的产品。这里的人均GDP比得上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但是除了房地产、金融和转口贸易,这里其实是全球贫富差距极大的“人形桉树林”。 刘慈欣在《赡养人类》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叫“第一地球”的外星世界:星球上的贫富分化,走到了极端,一名巨富掌控了这个星球的绝大部分资源——这个人被称作“终产者”,星球最终变成了由一个富人和数十亿穷人组成的世界。而终产者的私人财产,甚至包括整个星球以及它的大气层,人们连呼吸都要缴纳费用。在未来的人类世界中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吗? 我想,大刘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应该是想到HK的地产商。而实际上,一个人拥有一个星球过于虚幻,一个家族拥有半个城市,似乎就在眼前。 为什么写地摊经济,要单独写一个篇幅的HK房租?因为HK的房地产模式,被内地学了个十足十,“一铺养三代”也成了很多商铺发售的宣传口号。 百业萧条,而一业独旺,连电商都被早早扼死在摇篮阶段,这就是商业地产发展到极致的产物。至于后续的连锁反应,恐怕也不能完全怪到境外势力。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物必内腐然后生虫。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巨大的利益绑架之下,HK利益集团也左右了港府政策的制定。让任何增加房屋供给的政策,完全无法落地。 大陆的商业地产,当然没有这么极端,但是趋势却是很明显。尤其是一线城市,渐有“HK化”的趋势。好在地大物博,人们还可以用脚投票逃离,但是光鲜的城市风景线之下,日渐高涨的租金,还是让商业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二、又贵又没有味道的城市商业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工厂,而且是产业链极度完整的世界工厂,加上中国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物流也很方便。 照理说,中国应该有接近全世界最低的物价才是。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对于很多价格比较透明的工业品,比如电子产品,中国的价格的确不高,甚至比国外都低不少。对于价格不太透明,个性化比较强的产品,比如服装鞋帽,中国的价格就比较感人了。 小米的CEO雷军回忆过一段往事:当年自己和金山一帮高管去美国,CEO张宏江一下飞机就租辆车直奔Costco,后来同行的7、8个人也去了,回来以后很激动。而激动的原因是,商品价格实在是低,比如两个新秀丽品牌的大箱子,国内要卖大概9000人民币,而Costco只要150美元,合人民币900元。对于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无疑是捡了个大便宜。 就算是美国拥有“金融霸权”,但是国内生产国内销售,全流程都是人民币计价。为何中国商场里的东西会贵那么多?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傻钱多”。怕是未必,而是一件东西,从工厂到消费者手里,经过了太多的“增值环节”,每个环节都加价,越到末端加得越狠。 而物业租金,恐怕是各个增值环节,最重要的推手。简单地说,房租是很多小工商业者的巨大负担。 更重要的是,房东们似乎达成了默契。大家集体叫价,每年上涨,宁可空着也不轻易降价,完美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冷血性和团结性。在共同的利益面前,人们重视更容易团结起来。 我耳闻目睹看到的,基本都是强势的房东不断涨价,弱势的租客要么咬牙承受,要么离开。在深圳,房东还开发出了“喝茶费”等等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其他城市,只要是优质地段,我想这些费用也不会少。毕竟,大家在这方面,都愿意向社会主义先行区学习。 虽然中国有电商,对于消费者而言,可以选择网上购物,避免实体店里过于高昂的成本。但是,网店毕竟不能完全替代实体店。很多日常的购物,也不可能等上几天到货。还有很多服务类的项目,也只能到实体店消费。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商业,有行商和坐商之分,所谓行商坐贾。现代商业地产的发展,几乎是把“行商”,即游走贩卖的商人,以“城市治理”为名,差不多收拾得干干净净,只留下房地产可以盘剥的“坐商”。 我有一位在深圳做过城管的朋友,曾经和我说过,清理街头游商,并不是质量问题,甚至也不是市容市貌问题,而是要维护城市商业地产的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有低成本的“游商”、“行商”,那么城市的商业地产,根本不可能涨到天价,租金更不可能年年上涨。毕竟没有竞争的情况下,资本的贪婪是无止境的。 在这种一边倒的发展路径之下,城市建造了无数的“复制粘贴”的商业中心。物价高得要死,但是却越来越没有味道,娱乐只有电影或者电子游戏,购物除了电子产品就是衣物,或者各种专卖店,附带一个生活超市,至于餐饮,多数也是全国全球的品牌连锁餐厅,千篇一律的洋快餐、咖啡店。 三、国内消费的“肠梗塞” 出口、投资和消费,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随着出口的饱和,投资的边际效益也越来越低,消费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力。 而阻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商业地产,对消费形成了“阻塞”效应。这种阻塞效应,主要是来自于流通环节的层层加钱,特别是商业租金带来的高成本。 是薄利多销,还是涨价提升利润?在多数情况下,商业被迫走的是后者的路子。而涨价又要面临电商的竞争,厂家直销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之下,实体店日渐萧条,而且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我以前曾经写过文章,在日本地产泡沫高峰期,三洋这样的电器公司,在东京的卖场出售产品,几乎什么利润都赚不到。因为每年的租金、入场费和销售费用,足以吞噬掉所有的销售产品的利润。 消费者的收入增长速度,其实远远低于商业租金每年上涨的幅度。这在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增加缓慢的情况下,矛盾实际上是日益突出。最后就是这种博弈,走向破坏性的后果 —— 商业日益萧条,但是租金仍然居高不下。 很多人宁可宅在家里玩游戏,也不愿意出去逛街,因为消费太高,而玩游戏实际上是成本最低的打发时间的方式之一。至于游戏商,如何通过道具、装备、服装,再从消费者身上弄回回报,那是另一个话题。 实际上,日本的“宅一族”,差不多也是这种方式形成的。既然出门又累又贵,除了花钱多也没有太多的乐趣,不如呆在家里低成本生活,低成本娱乐,形成“食草一族”的生活方式,到最后连生活的热情,都消磨掉。 如果不加调整,不加干预,甚至还不断强化这种趋势,到头来除了收房租者,大家都会变成受害者。生产商没有订单,消费者购买东西昂贵,商人赚的钱,多半都交给了地产商。中国眼下这种趋势,实际上已经非常明显。 对于资本的贪婪,其实我比较心悦诚服。明明实体店被电商打击得重伤吐血,房东们仍然坚持加价,不加价就退租转租,赌的是还有新的人来开店,赌一把自己能够挺过来。 实际上,市场经济充满了非理性,尤其是没有平衡对冲体系的情况下。要么一直贪婪下去,要么到了极限崩盘。而在经济动荡的情况下,弱者往往更容易成为受害者 —— 比如疫情之下,房东损失很小,租店的损失极大。 而社会底层被盘剥得越厉害,整个社会的消费能力,就会越弱。仍以香港为例,很多月收入数万的白领,缴纳完房租以后,加上日常开支之后,可以支配的自由收入,其实已经很少。曾经有朋友在香港读大学,领取每年几十万的全额奖学金,日子仍然过得扣扣索索的。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已经是大倒退。如果中国消费领域的“肠梗塞”问题,不能处理好,那么消费必然难以振兴。所谓的“内循环”也就是一句空口号而已,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到头来经济必然会卷入“通缩”。 经济通缩的可怕性,在于无论发多少钱,都无法振兴消费,因为发钱的过程,食利阶层拿走最多,并且强化这种“食利”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通缩”的背景之下,加大货币发行,实际上是强化贫富差距,也许可以增加奢侈品的消费,比如豪华车,但是并不能增加社会的消费力。 四 “地摊经济”的本质,是分享一部分城市资源 城市存在的意义,除了生产、教育、服务、科研等等,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交易。 前面说了,商业地产如果垄断了实体店的交易,那么就会不断涨价,吞噬掉城市发展的红利。 网上交易的垄断程度更高,几大电商平台,谁也不是省油的灯。而且前面说了,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都能够搬到网上。物流速度再快,除了虚拟产品,都做不到即买即用,更何况物流成本也摆在那里。你总不能买个西瓜,也要到网上去买吧? 地摊经济,本质上就是把城市的商业红利,低价甚至免费,提供给一些小商人,接近于零的的租金门槛,却可以获得城市发展获得的人流量和各种配套服务体系。 或者,更直白一点说,地摊经济即使不增加整个社会的零售额,至少重新分配了利益,让店家和房东垄断的商业利润,切割了一块出来,让给这些摆摊的人。 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平等”,甚至可以说是城市化,给普通人的一些“机会共享”。 而对消费者来说,地摊经济的低成本,就有了低价格的可能。无论是小吃,或者是小商品,几十元钱你可能不愿意走进大商场,但是在地摊逛一圈,不仅能够吃饱,甚至还能够带回去一些小东西。 互联网一直在鼓吹自己减少中间商,实际上地摊经济,才是减少了中间商,而且还减少了食利阶层的盘剥。 有了“行商”、“游商”的存在,坐地起价的房东,才有了制衡的力量,不至于肆无忌惮地坐地起价,而低成本的地摊经济,不仅能够有力促进消费,还能够惠及众多的城市居民,毕竟很多人都不宽裕,省钱也是赚钱。 那么,针对地摊经济的种种诟病,比如卫生问题、假冒伪劣问题、产品质量问题、售后问题,这些必然存在的问题,有解还是无解?地摊经济,是否作为权宜之计,还是长久措施?后面几个章节,再慢慢阐述。 来源:公众号 龙语天下事 作者:巨龙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文章搜索: 巨龙 龙语天下事 地摊 经济学 分析 |
文章平均每篇阅读排行: 一月丫头 148841 夏梦爱金庸 61948 王孟源 49126 夕月木 47984 Sir 45797 鱼人 45322 大头 41562 少年A 36548 任小酒 34521 喜乐阿 34021 董指导 33875 内幕君 22283 |
扬搜7天搜索词排行: 政事堂 顾子明 2019 央视网 政事堂2019 花猫哥哥 猫哥的视界 美国 一棵青木 焦点 焦点访谈 中美 俄罗斯 特朗普 中国 新闻联播 新闻 远方青木 20 卢克文 俄乌 卢克文工作室 背后 地产 |
精选留言
王景 流年 罗盛 S摄影晓龙 左岸花 ༇༂࿆还有谁༃࿆༻ 村民甲 酥油茶 海盗旗 古运河水 指南针 杨勇 阿酷 度-律恒健康 汇喜小军 度-律恒健康 和而不同 瑞士的石 无名氏 苏金凤 海啸 天友 古运河水 济世安民 |
上一篇: 假如地产行业的大佬们去摆摊,他们会卖什么? 本篇: “地摊经济学”的严肃分析(上) 下一篇: 深圳的学区房,让规划部门都“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