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搜
扬搜
广告
全棉时尚淘宝店

首页 财经 视频 图片 今日半价
百度热点 微博热点 天气预报 万年日历 扬搜精选


如果全球化逆转对于西方国家意味着什么?
原创:花猫哥哥
日期:2022-07-22

  经济学界有一个数学模型大致是用全球贸易额除以全球GDP来表达全球化趋势,这个指标在2016年出现了停滞与逆转趋势。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叠加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化趋势逆转好像已成定局——在美国右翼势力极力推动下,西方国家一方面与俄罗斯硬脱钩,一方面又采取各种手段企图将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摆出一副关上大门过自己小日子的姿态。

  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忧心忡忡,大家都担心如果全球化趋势逆转会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

  这个问题我的看法与普通人不大一样,全球化趋势如果逆转,短期对我国外贸会有一定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全球化趋势逆转真正受到深度伤害的恰恰是西方国家自己——或者可以说,全球化趋势如果逆转,西方国家的科技优势将很快被中国赶上,并且远远甩在后面。

  为什么?

  过去有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从历史告诉未来。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段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国家的黑历史。


  一、不可思议的“羊吃人”现象

  众所周知,西方国家是因为率先爬上工业革命的科技树才领先世界的。工业革命首先是在英国爆发,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羊吃人”典故。

  所谓的“羊吃人”大致就是城市工厂资本家在英国农村大量购买耕地,并且将耕地改造成牧场来饲养羊群,以期获得纺织工业所需要的羊毛原料。

  因为农村大量耕地被侵占,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被迫进入城市成为无产者,因为一时找不到工作,大量农民悲惨的饿死,这就是工业革命早期的“羊吃人”的典故。

  “羊吃人”有一个隐含的经济逻辑是很不可思议的——这就是农业耕地收益只有在低于放牧收益情况下才会出现投资者将耕地改造为牧场。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机器生产让商品的成本大幅度下降而创造出巨额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原材料成本自然是越低越好,所以资本家要大量购买耕地来改造成牧场也要符合基本的经济规律——牧场出产的羊毛与羊肉价值高于农业种植价值。

  但是,耕地的种植价值怎么可能还会低于放牧价值?

  即使是在古代中国,一亩地农业种植每年怎么也要收获几百斤粮食,但是一亩地能养殖几只羊?

  古代中国的游牧民族放牧需要的草地面积是非常惊人的,几百只的羊群就需要上千亩地的草场,而且草生产的速度还很慢,羊群吃完一片草场后,整个部落就要迁移到新的草场去放牧——这就是游牧民族的由来。

  随便看看中国古代游牧民族的活动区域,比如内蒙古、外蒙古这么大一块地盘,养育的游牧民族从来就是百把万的人口,而在同样大小的地盘如果是在内地农业种植,差不多能养活几千万的人口。

  中国有一个著名的400毫米降雨线。

  只要在400毫米降雨线以内的区域,基本就是古代的农耕区域,因为农业种植是靠天吃饭,每年降雨量400毫米是农业种植的基本要求,只有在400毫米降雨线之外才是游牧民族的地盘。

  在古代中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将400毫米降雨线以内的区域大规模改造成牧场的,因为这在经济上是最为愚蠢的行为。

  而英国(包括整个欧洲)一直都是降雨量非常充沛的地区,英国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量在800—1100毫米左右(相当于我们中国最为富庶的江南地区),这种降雨量的地方居然出现愿意大规模将耕地改造成牧场的现象!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古代欧洲农业种植收成极低

  问题就出在英国的农业种植收入上。

  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在古代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农业种植收成是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说是低得不可思议。

  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农业种植收入是按照“种子产出比”计算的——也就是说,在田地里撒下多少斤种子,未来收获多少斤粮食有一个大致固定的比例。

  在公元11世纪之前这个比例大致只有1:2左右,即使到了17世纪工业革命前夕,这个比例也不过1:4左右。

  1:2左右是个什么概念?

  一亩地古代大致能播下20斤种子,那么未来就只能收获40斤粮食!

  以上数据是有扎实的依据的。根据英国作家大卫∙尼科尔在《中世纪生活》一书中记载,当时安纳佩斯地区,每收获一百升小麦,就要用掉60升的种子,看到这个数据当时差点让我眼镜都掉下来了。

  对比一下古代中国,好吧,用中世纪中国亩产量对比有点欺负人,我们以2000多年前的秦朝的产量相比,当时秦朝种植以小麦为主,一亩地大致需要20斤种子(现在只有十几斤),而亩产就能达到240斤粮食!

  按照“种子产出比”计算就是1:12,差不多是中世纪英国的6倍+!

  欧洲的中世纪是从公元5世纪持续到公元15世纪,在中国大致就是南北朝、隋、唐、宋、元,在这个时期,中国农业种植相对秦代更有长足的发展,如果还是按照“种子产出比”计算差不多能达到1:20左右。

  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说在工业革命之前,古代中国占据世界巅峰长达2000年,为什么古代中国随便拎一个朝代出来其GDP在全世界都能占据很大的份额——

  其实说出来逻辑也很简单,在农耕文明时代,GDP主要就是农业出产,经济学家简单用中国耕地面积乘以平均亩产量,大致就能得到当时的GDP数字,由于我们对欧洲农业(包括其它文明农业)出产几乎就是碾压状态——欧洲1:2,我们是1:20,所以虽然古代中国耕地面积在全世界占比很小,但是我们GDP就是要在全世界占很大的份额。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欧洲农业种植产出如此之低,而中国农业产出如此之高呢?


  三、中国古代农业种植水平碾压欧洲

  美国著名学者,肯塔基路易斯维尔大学人文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客座教授罗伯特·坦普尔有一句名言:“18世纪以前的欧洲农业是原始和无望的(primitive and hopeless),它与两千多年前(公元前四世纪)的卓越而先进的中国农业,简直无法相比。”

  毫不夸张的说,一直到18世纪之前,整个欧洲的农业水平基本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在18世纪之前的欧洲,农民们将种子直接均匀地洒到简单翻作过的土地上,中途几乎不施肥,而且也不除草,等庄稼长出来后,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庄稼长得密度不匀、而且不同植株之间互相干扰。

  这样一来,通风就不好,采光也不均匀,同一块地的庄稼成熟的时间也会差个几天,到收获的时候只好把一些未长熟的庄稼一起收割上来。更要命的是,这种耕种方法,几乎无法除草,浇水的效率也很低。

  因此欧洲人在18世纪以前,完全就是靠天吃饭了——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对上帝信仰就很自然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

  在中世纪欧洲教堂的庆典上,最为流行的圣歌是这样的——“我们辛勤地耕种土地,我们抛洒最好的种子,上帝万能啊,请给禾苗施肥浇水吧。”

  土地简单种植很快就会耗尽地力(土地蕴含的微量元素是有限的,自然补充也很缓慢),所以古代欧洲农民不得不采用原始的休耕模式,也就是一块地耕作之后,次年休耕(蓄养地力),另一块地种植,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的续耕续休制和二圃制。

  到了9世纪之后,欧洲才发明出大名鼎鼎的“三圃制”种植模式,这就是将全村的耕地分为三个部分,两块耕作(不同农产品),一块休耕。

  三圃制相对二圃制对土地利用效率有一定提升(休耕土地面积变小,土地获得更多的耕耘),然后就被欧洲历史学者拿起来大肆吹嘘。实际上欧洲的这个所谓三圃制与中国古代农业种植模式相比就是一个渣!

  可能现代人对上述耕作没啥概念,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里必须系统讲一讲中国古代的种植水平。

  首先就是讲一讲中国古代最为伟大的发明——垄耕种植法,这个垄耕种植法是农业种植非常了不起的创造,其意义远远超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四大发明。

  垄耕种植顾名思义,就是将庄稼成排种植在垄上,垄与垄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间距,垄的土地一般要比垄之间的沟略高(高度差根据作物的不同而不同,有些时候几乎是平的)。

  为什么庄稼必须这样种?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唯一能保证高产的种植方法。我们的祖先的智慧令人叹为观止,他们在2000多年前就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农业种植模式。

  首先这样可以保证每株庄稼独立成长,互不干扰,而且农民在给庄稼除草和间苗是在垄和垄之间行走,不会踩伤到庄稼;其次,庄稼之间便于通风,不会腐烂;再有这样便于灌溉,浇水施肥效率很高。

  当然,最神奇的是,垄和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互换的,每季庄稼收获完毕,要将田重新耕一遍,这时垄就变成了沟,沟就变成了垄,这样田地虽然每季都在种庄稼,但具体到每一垄土地实际上是轮流修耕,可以保证地力——是不是把三圃制甩了八条街?

  这个垄耕种植法直到今天还广泛运用,在中国华北大平原,在美国西部大平原上整整齐齐成排地种植着小麦、大豆和玉米,而采用的耕种模式依然是中国古老的垄耕种植法。毫不夸张地讲,垄耕种植法是除了灌溉之外农业高产最重要的保证。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广袤的麦田,贡献了美国20%的小麦产量,采用的就是中国人发明的垄耕种植法)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中国是谁发明了这个垄耕种植法。但应该不是由一个人发明的,而是经过中国的农民很多代人经验的积累得到的,最早在战国时期这个垄耕种植法就已经出现,并且迅速扩展成为古代中国主流耕种模式。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代中国能够创造如此先进的垄耕种植法,而古代欧洲一直到18世纪还在所谓的三圃制折腾?


  四、中国古代农业种植技术领先的秘密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垄耕种植法,这种种植模式虽然很巧妙,但是要按照这种模式种植却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个前提条件就是需要铁制的农具,具体而言就是需要铁制的犁。

  只有铁制的犁才能让土地的深耕成为可能,才能挖土成沟,堆土成垄,铁犁在耕耘土地时将土壤翻向一边也利于杀死杂草。

  欧洲虽然在很早就发明了炼铁技术,但是这项技术长期停滞在冶炼温度1000度以下的水平,1000度以下炼铁是在窑炉里炼制,炼完之后,铁不能从炉子中取出来,必须把炼炉砸碎,类似于杀鸡取卵。

  这种炼制方式成本非常高,所以这种冶炼模式铁制工具很难普及,也就是主要供应给少数贵族制造刀剑,农户是万万用不上如此昂贵的铁器的。

  而中国在春秋时期就掌握了液态铁炼制技术,这种炼制技术说白一点就是让冶炼温度达到1300度,不要小瞧这区区300度,它意味着炼出的铁是液态可以从炉子中流出来,而且可以任意浇注成型。

  这种模式让炼铁成本一下子变成白菜价,不但可以迅速普及铁质兵器,甚至可以普及铁质农具,生产力水平一下子就得到飞跃,垄耕种植法才被发明出来。

  而欧洲要掌握1300度液态铁炼制技术要等到13世纪——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时间,我们后面来讲。

  因为炼铁技术落后,导致欧洲农业种植技术全面落后于中国。

  后世学者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种植技术在各个方面都领先欧洲一大截。包括:

  1.中国的垄耕种植法,早于西方2000多年。

  2.农用机械先进。欧洲缺乏:带犁壁的犁、种子条播机(耧车)和耘田工具等重要农具(直到17世纪、八)。另,中国还发明了深翻土地的犁,早于西方2000多年。

  3.中国铸铁炒钢技术和竖炉冶铁早于西方2000多年。普利尼在《自然史》中:“虽然铁的种类多而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从中国来的钢相媲美的” 。欧洲有块炼铁,但生铁则13、14世纪才出现。11世纪,北宋年产铁十几万吨;是英国18世纪的水平(英国1788年,铁产量6.8万吨)。

  4. 中国牲畜挽具领先欧洲2000多年。李约瑟说,中国马拉的重量是欧洲同期马拉重量的三倍,因为中国马具好。中国马具肩胸受力,欧洲套在马脖子上,损耗大且容易死亡。

  5.中国畜力耕地,早于西方2000多年。耕牛比欧洲马动力更有效,成本更低。

  由于古代欧洲农业种植技术极端低下,深刻影响了欧洲的历史走向。


  五、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其实是一个莽荒时代

  首先,因为农业出产太低,所以各个诸侯国国力非常有限,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统一欧洲,这就造成欧洲处于长期分裂状态,地域差异演化成民族问题,民族问题造成巨大的文化隔阂,所以到了工业革命之后,即使先后有拿破仑、希特勒试图统一欧洲,最后因为复杂民族的巨大文化差异,最后不得不铩羽而归。

  按:中国在掌握液态铁炼制技术之前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之间也只能争霸,无法灭国,原因就是生产力水平不足以支撑诸侯国发动长期战争,但是液态铁炼制技术普及之后的战国时期,就频频出现灭国之战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事实上如果我们不很早就掌握液态铁炼制技术,让农业生产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按照春秋时期的发展趋势,中国也会出现地域差异演化成民族问题,然后民族问题造成巨大的文化隔阂,最后中国也如同欧洲一样变成一个散装的国家——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货币,如果这个阶段延续太长时间,每个国家都会变成一个独特的民族,齐楚燕赵秦不会是地理名词而是民族名词。

  古代欧洲因为农业技术落后,种子产出比长期维持在1:2左右,如此低的收获不但让欧洲土地承载的人口非常有限,而且根本无法养活大量脱产人口去从事科学与技术发明。

  11世纪整个欧洲人口只有1500万,同时代的中国北宋人口已经达到1.2亿。欧洲人口飞速增长是13世纪之后(又是这个该死的时间),到了14世纪,欧洲人口才达到4500万。

  同样因为生产力落后,所以古代欧洲根本无法兴建大型工程,比如,古代中国有万里长城,有大运河,有沿着长江黄河绵延几千里的大堤,这些气势磅礴的大工程是古代欧洲永远无法企及的奇迹。

  因为农业出产很低,所以欧洲经常会爆发大饥荒,根据英国历史记载,在18世纪之前英国平均10—20年就要爆发一次大饥荒,无数人在饥荒中饿死,这个频率远远超过古代中国,我们大概是二百多年爆发一次大饥荒,一般还是中原王朝末期基层政权崩溃之后。

  因为粮食严重不足,一直到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就是一个野蛮人的世界,那些国王与贵族经常就搞人肉宴,将俘虏与奴隶直接煮来吃掉,野蛮程度相当于中国商代的水平。

  农业种植水平低下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欧洲城市长期就是一个大粪坑。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不但街道上堆满粪便没人管,更恶心的是欧洲城市居民都喜欢直接从窗口倾倒粪尿。

  一直到17世纪的法国巴黎,才出台法令规定市民在白天不许从楼上倾倒粪尿,只有晚上才可以,但倾倒之前必须要先喊一声“注意尿”,以防引起不必要的治安纠纷……

  那时欧洲城市的环境有多恶劣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1776年美国打响独立战争,富兰克林漂洋过海到法国来求援,结果才刚进巴黎就被臭气熏昏,而那时的巴黎卫生状况,其实已经比中世纪有了很大改观……

  为啥欧洲城市就是一个大粪坑?而中国古代城市就没有这种现象?

  原因很简单,中国古代城市不但建设有完善的污水排水系统,而且对于城市居民的粪便有专人组织来收集,这些收集的粪便拉到农村是可以卖钱的!

  中国人很早就明白施肥的重要。牲畜的粪不够,就用人的粪来凑,《汜胜之书》就记载:“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良田也。”人粪有这么大功效,自然成了赚钱的买卖,商朝那时候就有了公厕,还安排了专业的掏粪工,名“条狼氏”,实行行业垄断,平民不能私自掏粪去卖。

  到了唐朝时,官方垄断掏粪行业出现了弊端,掏粪业开始了“私有化”浪潮,有些人靠掏粪成了巨富。

  一直到20世纪中国农村,很多农民家庭还养成一个习惯,在外面拉屎是要找树叶(或者荷叶)包上带回家的(我的祖父就有这样的习惯)。

  到了欧洲城市形成之后,从城市运输粪便到农村需要付出很多人力与时间,而农村生产力太低(种子产出比1:2),根本就不会有农民愿意为粪便买单,所以才导致欧洲城市变成一个大粪坑。

  你看看,同样是肥料,因为生产力水平高下区别,古代中国当做一个宝,而古代欧洲就真的把它们当做一堆屎。

  改变欧洲莽荒时代的是东方文明的介入,这就是蒙古西征。


  六、蒙古西征改变了欧洲

  1219年蒙古两个万人队在拔都率领下开启了西征之路。

  蒙古西征持续40年,一直打到多瑙河边,建立了一个面积高达3000万平方公里的庞大帝国。

  为什么仅仅2万人的蒙古军队就能打下大半个欧洲?

  后世总结的原因很多,什么蒙古战术先进、机动性很强等等,其实都不靠谱,根本原因就是当时欧洲生产力水平太低!

  一个农业种子产出比只有1:2的社会怎么可能对抗13世纪的蒙古军队?

  一个种子产出比只有1:2的农业社会是根本无法养活一支数量较多的脱产职业军队的,所以13世纪之前的欧洲战争其实就是少数贵族的竞技场,其余的士兵不过是刚刚从田地里拉出来的农民,没有任何训练,只能扮演打酱油的角色。

  同样,因为农业产出太低,国王也很难积蓄足够的军需,也只能打短平快战争,无法长期持续作战,所以在蒙古西征战争中,屡屡出现蒙古军队诱敌深入,而欧洲军队屡屡中计轻敌冒进,被蒙古军队在选定战场全歼——不是这些欧洲军队统帅无能,是手里没粮,不冒进拼死一搏,多拖一段时间,粮食耗尽了,军队不攻自灭。

  最为关键的是,当时欧洲还没掌握液态铁炼制技术,铁制的兵甲与兵器只是少数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而蒙古在吞并金国之后已经掌握了中国最先进的冶炼技术,蒙古士兵不但顶盔掼甲装备精良,而且使用的兵器比欧洲士兵超越一个时代——大致相当于13世纪的蒙古军队与公元2000多年前的商朝军队作战,基本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按:欧洲没有掌握液态铁炼制技术,即使不惜成本将铁块打造成盔甲也只能做成笨重的板甲,但是掌握了液态铁炼制技术的古代中国却可以轻而易举大量打造轻便的锁子甲、铁手套。

  在北宋与金国作战中已经出现最强悍的士兵可以身穿三重甲(最里面是皮甲,然后是锁子甲,最后是铁甲),戴上铁手套去冲锋陷阵,这样的士兵如同一个人形的坦克,普通兵器根本就无法对其造成伤害。有这样装具的蒙古军队对于铁器都无法普及的欧洲军队而言简直就是降维打击。

  蒙古西征是1219年,一直持续到1260年,而蒙古在1234年就灭亡了金国与南宋接壤。

  明明眼前就是南宋膏腴之地,子女玉帛无数,为啥蒙古人还几十年放着南宋不管,不辞辛苦跑上万里路去打欧洲?

  就是因为欧洲那时太渣,面对蒙古军队毫无抵抗能力,跑上万里路虽然辛苦一点,但是收益却是稳定的,而打南宋则是一块硬骨头,搞不好就要蹦掉几颗牙齿。

  蒙古西征对欧洲的影响是颠覆性的,因为蒙古不但把中国四大发明带到了欧洲,还将中国液态铁炼制技术也带到了欧洲,然后欧洲才在13世纪掌握了液态铁炼制技术,农业生产力开始增长,人口开始大幅度增加,几十年后才有了欧洲的文艺复兴。

  按:因为蒙古人是游牧民族,不会农业耕作,所以虽然中国各种先进技术被蒙古人带到欧洲,但是中国最核心的农业种植技术却没有传播到欧洲,让欧洲农业生产力水平只是线性提高——从种子产出比1:2慢慢提高到工业革命前夕的1:3或者1:4左右。


  七、欧洲为啥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

  准确地说,欧洲能爆发工业革命很大程度是农业生产水平太低下倒逼出来的结果。

  比如因为农业生产力太低,所以一直搞不出来瓷器、丝绸这些产品,导致欧洲对东方丝绸之路依赖很大,后来因为奥斯曼土耳其崛起,丝绸之路中断,欧洲人才会不顾一切想从海洋上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因为土地出产太低,欧洲人生活水平很低,才会有大量人愿意出海去冒险(恰好中国传入的指南针为大航海提供了技术基础),结果阴差阳错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大航海之后就是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让欧洲人第一次能睁眼看世界,然后带动了技术进步,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只是一个契机,新的纺纱技术之所以得到迅速大规模推广主要原因还是农业种植收入太低,耕地改工厂或者牧场都没多大阻力。

  而中国未能开启工业革命主要原因还是农业太发达了!1斤种子播种下去,一年之内就能得到20倍回报(唐代以后水平)!土里刨食是风险最小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18世纪之前中国长期在世界之巅,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国家都视为蛮夷,中国人也没有航海冒险的动力。

  简单地说,因为农业水平太高,古代中国就有了路径依赖;而农业水平极低的欧洲反而抛弃农耕文明没啥阻力。


  八、如果全球化逆转意味着什么

  古代欧洲农业种植技术长期停滞不前绝不是一个偶然,根本原因还是古代欧洲封闭而碎片化——一个庄园与乡村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型农业生态体系。

  这种封闭而碎片化的社会生态导致人与人之间交流很匮乏,没有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与交流,光靠个人琢磨是很难发明有价值的新技术的——在造纸术与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之前,即使出现新技术也很难传播与推广。

  中国古代农业种植技术为啥发展很快?

  原因很简单,中国有一个大一统的传统,即使是最分裂的春秋时期也有一个名义上的共主周天子,秦灭六国之后还开启了绵延几千年的中央集权制度。

  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制度让全国各地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极大推动了商业贸易与技术进步。

  所以,如果欧美国家倒行逆施在强行与俄罗斯硬脱钩之后,再试图与中国脱钩(比如科技脱钩)那就是自掘坟墓!

  美国才3.3亿人口,五眼联盟加起来大致只有4.5亿,欧洲不到5亿人口,与中俄同时脱钩就是主动放弃整整15亿人口的超级大市场!

  不仅如此,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们有最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我们有训练有素勤劳刻苦的产业工人与工程师,我们还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把中国踢出全球分工的制造业体系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最为重要的是,我们每年毕业超过350万理工科大学生,这个数量比欧美国家总和还多,这种情况下欧美国家寻求与中国科技脱钩最后谁最受伤?

  2019年美国对中国发起科技战,科技战主要集中在芯片领域,手段就是切断对中国头部科技企业的芯片供应,然后呢?

  2021年全球营业额增速最快的前20个芯片企业中有19个是中国企业!

  欧美技术进步发迹于工业革命,受益于全球化——工业革命之后,如果没有全球性的原料基地,没有全球化大市场来消化工业产品,欧美列强根本不可能形成良性的产业循环。所以,如果现在还要人为搞逆全球化就是开历史倒车,是自掘坟墓的行为。

  另一方面,从历史来看,中国即使闭关锁国,依靠自身内循环发展,也许搞颠覆性革命创举有点难(比如从农业文明进步到工业文明),但是在现有的文明框架下搞科技发明、产业升级却是一把好手——从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一直到唐宋元明清,我们将农业种子产出比从1:2一直干到1:20,差不多达到农业文明的极限天花板。

  现在我们的心胸更为开阔,中华民族从闭关锁国走向对外开放,我们搞国际国内双循环,搞一带一路,搞人类命运共同体,简而言之,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大系统。这种情况下美国如果伙同少数西方国家与我们搞科技脱钩,逆全球化趋势,其实就是画地为牢。

  所以,全球化趋势如果逆转,短期来看,我国外贸出口会受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逆全球化趋势的西方国家技术发展将非常缓慢(甚至陷入停滞),而中国未来将是一片星辰与大海。


来源: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
作者:花猫哥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文章搜索:
花猫哥哥 猫哥的视界 全球化 逆转 西方 



文章平均每篇阅读排行:

一月丫头   148949
夏梦爱金庸   62012
王孟源   49126
夕月木   47984
Sir   45797
鱼人   45322
大头   41562
少年A   36548
任小酒    34521
喜乐阿    34021
董指导   33875
内幕君   22283



扬搜7天搜索词排行:

2019 顾子明 20 政事堂 政事堂2019 花猫哥哥 央视网 猫哥的视界 一棵青木 焦点 中美 焦点访谈 美国 特朗普 新闻联播 新闻 俄罗斯 远方青木 中国 卢克文 俄乌 卢克文工作室 背后 5g 

 淘宝广告_扬搜

精选留言

吴智亮
--来自内蒙古
这里还少说了一个!中国农民古代就有将粪便收集发酵变成农肥的传统,从而实现了生态农业运转!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这么来的!

逍遥
--来自浙江
补充一点,中国古代农业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欧洲根本没这种技术

三十
--来自北京
其实还有特别重要的内容。就是我们之前的天文历法,其实就是指导农耕的,经过非常长时间的矫正,精确度非常高,远超西方。他们还在靠天吃饭的时候,我们已经总结规律,利用天时了。

freeday
--来自四川
国人多一点共情!我们那么大市场,还不够玩?短时间内可能有损,长时间必将超越!

Daniel
--来自江苏
作为四年多的铁粉,一直深受猫哥的启发,今天和猫哥分享一个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的观点:[呲牙]

第一次工业革命说白了就是将铁矿石和煤炭两样资源结合起来。不论制造蒸汽机、铁路货车、铁甲战舰,都需要钢铁,而钢铁的主要原料是铁矿石;无论驱动蒸汽机运转还是冶炼铁矿石为钢铁,都需要燃烧煤炭。但是铁矿石和煤炭都是单位价值很低的物品,在工业革命初期,物流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而且,很多铁矿石和煤炭藏于深山埋于地下,采掘成本也非常高。

西欧的优势就在于,铁矿石和煤炭储量都非常丰富,而且很多都是露天存在,采掘成本非常低;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国都是平原为主,再加上各国挖掘的运河体系,使得运输成本也非常低。储量非常丰富,采掘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低,正好符合大规模工业化所需要的天量的廉价的资源和能源。其它地区,比如伊朗和土耳其,都是高原山地为主,采掘成本非常高,运输成本也高;就算将工厂设在矿产或煤田旁边,还要面临山区缺水和制成品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的困境。

徐钰清
--来自北京
史上华夏之外皆蛮夷,真不是自大,二三百年前的欧美,那真啥也不是

猫哥的视界
(作者)
确实

海阔天空
--来自山东
这是从历史的视角的战略性思维啊!由此看来,西方这几十年描绘的让无数国人羡慕的西方幸福生活,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他们跑到东方世界抢了点财富,享受了些时日而已,等挥霍完发现,自己把一切作完了,已经又被东方圣人甩出去N条街了。强盗终究是强盗,他们永远不懂什么叫艰苦奋斗!

xxbbxxmmxxzz
--来自上海
文中对于历史脉络的梳理简直无敌了!
太长见识了!
猫哥虽然不像其他公众号一样每天更新文章,但每篇都是良心作品啊。
对于社会热点少一点的追踪,换来的是文章质量上成。
这篇文章我服了!

猫哥的视界
(作者)
谢谢支持

何方遒
--来自上海
里面有个错误:秦汉时期小麦还没有进入中原地区,基本以栗为主食。望更正!

猫哥的视界
(作者)
谢谢

相生相克
--来自湖北
文化自信!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不是一直落后,西方也不是从来就富裕。在历史的长河里,潮起潮落都是自然规律。

吴文
--来自广东
听猫哥讲历史太精彩了!求上墙[呲牙]

天之涯
--来自重庆
精彩!!有史料,有逻辑,有深度!我们终将复兴!

天之涯
--来自重庆
伟大复兴,中国加油!

Yangr
--来自浙江
猫哥这篇文章发布时间太刁,差点看漏了,最喜欢这种史诗级的大文章,漏了可就太遗憾了。


 淘宝广告_扬搜
广告
全棉时尚淘宝店


中国奶粉的品质已超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_雷永军_扬搜
上一篇:
“南京供奉日本战犯”背后的黑手很明显 

本篇:
如果全球化逆转对于西方国家意味着什么?

下一篇:
东方的怒火与普京的铁拳 

 
 阅读: 2103 7天: 6 今天: 1

扬搜 yangsou.com ©2008~2024

首页 财经 视频 图片 今日半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