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搜 | 广告 |
---|
首页 | 财经 | 视频 | 图片 | 今日半价 |
---|
百度热点 | 微博热点 | 天气预报 | 万年日历 | 扬搜精选 |
内陆国的困局:蒙古国骚乱的启示 原创:花猫哥哥 日期:2022-12-28 最近几天,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中国北方邻国蒙古国,陷入了骚乱之中。 从12月2日开始,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广场爆发了大规模示威游行,到了 5日,游行迅速演化为骚乱,抗议者点燃了广场上的树,开始冲击议会所在地国家宫,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 对于这次骚乱,有人说是因为蒙古爆发了金额巨大的贪污案,引发民众对政府不满,而有人说是美国导演的颜色革命,因为骚乱开始前,美国再次“未卜先知”地对在蒙古的美国公民进行了预警。 那么,这次骚乱真相如何?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一、导火索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蒙古的一个煤矿——塔温陶勒盖煤矿(TT)说起。 塔温陶勒盖煤矿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未开采煤矿,位于蒙古国南戈壁省,矿区煤炭储藏面积达400平方公里,价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是蒙古国矿产业珍宝中的珍宝。 为啥陶勒盖煤矿这么牛呢? 一方面,这个煤矿大部分区域是露天煤矿,煤层厚度190米,共16层,开采也很简单,把表层土壤挖开,直接挖煤就行,不用像中国煤矿那样还要挖几千米深的矿井,天天提心吊胆地生怕发生矿难和坍塌,所以开采成本非常低。 蒙古副总理兼经济发展部部长呼日勒巴特尔在10月份的一次会议透露,蒙古煤炭出口售价为71美元/吨,就算加上运费,口岸价格也仅为129美元!不到1000元人民币,而中国2022年11月国产焦煤价格为2257.1元/吨,蒙古煤便宜了一半都不止。 另一方面,这个煤矿的矿藏以高价值焦煤为主,原煤出焦率高达60%,价值更高。 我们都知道煤炭按用途一般分为动力煤和焦煤,动力煤主要用在发电、机车助力、生活取暖等方面,发热量一般在4500大卡到6000大卡,而焦煤主要用途是炼制焦炭,焦炭可以用来冶炼钢铁,发热量一般是6000-7000大卡,所以价格而言焦煤较动力煤贵不少。 所以,仅仅这个煤矿的产值,就能制造出蒙古GDP的15%-20%!可以说是蒙古的“台积电”也不为过。 为了让蒙古人都能享受到煤矿带来的收益,原本在苏联解体时私有化的陶勒盖煤矿被收归国有,蒙古成立了国营公司MGL,专门负责战略性资源的开采,MGL成立了子公司塔温陶勒盖煤矿公司(TT),专门负责开发陶勒盖煤矿。 TT公司拥有煤矿的50%股份,30%的股份向国外投资者开放,10%在蒙古证券交易所上市,10%的股份留给蒙古公民。 理论上来说,几乎所有蒙古国人都能从这个煤矿企业拿到分红。 而这次骚乱事件,就是因为这个分红出问题了。 我们都知道,2020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了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涉煤领域腐败“倒查20年”,掀起反腐风暴。2022年9月,“倒查20年”阶段性成果公布,这当中就公布了有关中蒙煤炭贸易的海关数据。 但是蒙古人一看这个数据,炸了,这特么和蒙古出口数据对不上啊! 国会议员托密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自2013年以来,650万吨煤炭未在蒙古海关登记,但在中国海关登记。” 蒙古法律内务部长尼亚木巴特尔证实,来自中蒙边境口岸的摄像机记录显示,“蒙古海关官员并未逐一登记运送煤炭的车辆,一部分煤炭由此可能被走私进入中国境内”。 显然,陶勒盖煤矿有人在玩“多卖少登记”的游戏。 打个比方,煤矿一天能生产1000车煤炭,但是登记的时候,只登记500车,计算利润的时候自然也以这500车为单位计算。剩下500车,就通过不登记的方式,直接出关,卖的钱自然就进了腐败分子自己的腰包。 这样一来,煤矿给每个蒙古公民的分红不就少了一半?这不就是从蒙古民众的口袋里偷钱么?你说蒙古民众急眼不急眼? 要说这种腐败手段,并不高明,但可怕的是,这么庞大一个煤炭链条,可不是搞定煤炭公司就能可以的,要涉及开采人员、登记人员、税务人员、运输人员、海关官员、媒体记者等等,是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根深蒂固,显然,这是一个盘踞在国家煤炭体制上的蛀虫集团。 你要是蒙古民众,你失不失望?愤不愤怒?要不要游行抗议? 当然,事情也并不是只有这么简单,导火索有了,还要有人点火才行。 这起事件有这么几个诡异之处: 第一,蒙古出口煤炭数量,一般人很难知道,抗议民众是咋发现蒙古出口煤炭数量少的? 第二,就算少了,其实少的也并不多,要知道,蒙古的煤炭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2013-2022年9年时间才误差了650万吨,一年差个七十万吨并不多,还没确定是统计误差还是什么原因呢,怎么突然就一口咬定是腐败造成的? 第三,有人想把矛头往中国身上引,引导话术是“蒙古国官员、议员的腐败和企业家侵吞国有资产的问题与中国有关”。这有点莫名其妙,中国出钱蒙古出煤,至于蒙古这煤是不是贪污出来的,中国怎么知道?这种话术显然是西方“中国一带一路导致相关国家腐败”话题的又一作品。 第四,蒙古内部对这起事件非常微妙,有人希望闹得越大越好,有人则希望息事宁人,把这起事件限制在经济犯罪的领域,不要引起政治地震。 我们都知道,蒙古在苏联解体后,迅速转向西方政治制度,一个300万人口的小国家,乱七八糟的政党足有上百个,当然,绝大部分不成气候,目前只有三个党派有点实力:人民党、民主党和人类党。 人民党就是苏联时期的人民革命党,根深蒂固,就算苏联解体也仍旧能保持较大影响力,在如今的大呼拉尔(议会)的76个席位中,人民党有62席。 民主党是1991年新成立的政党,主张政治改革,学习西方价值观,目前有11席。 目前,蒙古大部分官僚机构都是人民党占优势,而陶勒盖煤矿的背后则是民主党国会议员达•巴特额尔登,他是煤矿所在地南戈壁省的本地人,也是蒙古国议会中有史以来最富有的议员之一,如果这起事件闹大,人民党和民主党都要元气大伤,而人类党就会坐收渔利。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骚乱事件,有可能是类似于今年年初的哈萨克斯坦骚乱那样,内部政治势力利用西方渗透来实现自己政治目标的“非典型颜色革命”。 二、蒙古骚乱的根源 当然,煤炭腐败只是导火索,而骚乱的根源,在于蒙古的经济问题。 蒙古的GDP,2021年仅有151亿美元,不到人民币千亿,而2022年中国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单中,超过千亿的县有42个,也就是说蒙古一个国家经济连中国的很多县都不如,难怪被称为亚洲最穷的国家之一。 经济本来就不好,今年以来,蒙古国又迎来了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通货膨胀更是要命。 今年上半年,蒙古国消费品价格指数即通货膨胀同比上升16.1%,比上年末上升超8%,而一些偏远省份更严重,达到了18%。 我们知道,英国通胀10%,美国通胀8%都已经哭爹喊娘了,蒙古国的通胀达到16%,你觉得老百姓能坐得住?肯定是一点火星就炸了。 有人可能很奇怪,蒙古国要说资源也不缺啊,人也不多,背靠中国,完全可以成为东亚版的澳大利亚嘛,怎么混成了这个地步? 我们形容一个人有钱,往往说他家里有矿,比如澳大利亚,7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2400万人口,矿产十分丰富,人均GDP超过了5万美元,非常富裕和发达。 而蒙古的自然禀赋,其实一点也不比澳大利亚差。 蒙古国地广人稀,156万平方公里土地,草原面积多达1.3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4%,但人口只有300万。 更何况,蒙古的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发现80多种矿产资源,煤炭储量有3000亿吨,铁矿20亿吨,铜矿近30亿吨,萤石矿床储量2800万吨,磷矿储量2亿吨,钼矿储量24万吨等,还有多达80亿桶的石油储量,巨量的天然气储量和大量的稀土资源。 更令人惊叹的,是蒙古还拥有全球排名前列的黄金储量,高达4000吨,可以说开采出来就是钱。 家里有这么多矿,哪怕啥也不干光放羊和采矿,也能过得不错。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因为国际上有一个名词叫“荷兰病”。 20世纪60年代,已是商品出口为主要国家的荷兰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业,出口剧增,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显现繁荣景象。 可是,蓬勃发展的天然气业却严重打击了荷兰的农业和其他工业部门,削弱了其他出口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国际上称之为“荷兰病”。 荷兰病有两大后果,一是劳动和资本转向资源出口部门,则可贸易的制造业部门不得不花费更大的代价来吸引劳动力,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上升首先打击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限制经济的创新活动。同时,由于出口自然资源带来外汇收入的增加使得本币升值,再次打击了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 二是自然资源出口获取高利润不可持续,在过度依赖某单一自然资源出口收入的情况下,一旦国际市场发生波动,国家经济会面临一定的风险。 而蒙古的“荷兰病”症状,其实更加严重。 蒙古的矿产大开发,赶上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时代,基本上挖出来,就不愁销路。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对矿产需求激增,出现了“买什么什么贵、卖什么什么便宜”的怪现象,也让蒙古狠狠吃了一波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从2004到2007年,蒙古GDP增速达到了8.6%!在全世界也算名列前茅的。这个GDP增速中,采矿业的比重中占到了70%,这个时候,荷兰病也就如影随形而来。 为了缓解荷兰病,蒙古开始引进外资,美国、日本和韩国出于在中俄背后插刀子的企图趁虚而入,不仅实现了多方首脑访问,还达成了很多投资意向。 但这些外资过来不是为了扶贫的,而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的,所以绝大部分投资都投向了更容易盈利的矿产开发领域,然后赚到的钱,再次投入矿产之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而与此同时,其他行业却无法得到相应的资金,也就难以发展,竞争力下滑,加剧了蒙古的产业结构失衡。 没有产业也就没有就业,蒙古失业率一度接近10%。我们去看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大量的都是贫民窟,大量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大量的无家可归者,最后只能睡地下管道,起码地下管道里还有暖气,不至于被冻死。 蒙古人口并不多,为啥就业还这么难呢? 主要是苏联时期,蒙古国强行迁移牧民到乌兰巴托等大城市,导致蒙古人口一半以上都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 聚集效应大,但是城市却没有相应的制造业,也就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无法满足年轻人就业,年轻人在蒙古丝毫看不到希望(现在知道为什么人类党受欢迎了吧),要么去海外讨生活,要么只能在首都的贫民窟里酗酒混日子等死。 本来蒙古还能依靠中资拉动一些经济,但出于对中资的防备心里,2012年蒙古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限制外资,蒙古又频频发生殴打、侮辱中资商人的事件,导致中资纷纷撤离, 2011年上半年的时候,蒙古直接引进外商投资还有45亿美元,结果到了2016年,竟然跌到了3500万美元。 外资一走,蒙古的经济雪上加霜,失业率再度升高。 最后,一切的矛盾,都在2015年爆发了。 2015年,中国开始供给侧改革,过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一些高耗能、高耗材产业被关停,直接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在原油和铁矿石的带领下,追踪22种原材料期货价格的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已经累计下跌24%,将面临第三次连续年度亏损,并创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年度跌幅。 对于蒙古这样严重依赖出口矿产的国家来说,直接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这一年,蒙古对华贸易额下跌了22.5%,连带蒙古GDP 增速下跌至 2.3%,比2014年下降了70.5%。 GDP受创直接导致蒙古货币贬值,通胀率飙升,而蒙古因为没什么产业,60%以上的商品依赖进口,比如粮食、土豆、植物油等,所以年通货膨胀率甚至高达12.5%。 更搞笑的是,因为长期以来蒙古经济依赖于出口矿产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自己根本没有深加工能力,导致别看蒙古的石油储量不少,但自己却没有炼化能力,导致燃油产品完全依赖进口。 结果到了2022年,俄乌战争导致蒙古的危机再次爆发了,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蒙古国内油价直接飙升将近1倍,带来了采购成本、运输成本价格上升,带来物价普遍上涨,肉类、酒类、酒店、餐饮、药品、蔬菜、粮食也是大幅上涨! 当这些关系老百姓生活的商品涨价的时候,没有人是能坐得住的,以前凑合还能活,现在活都活不下去了,所以一听说自己的钱被贪污了,出去游行也就不奇怪了。 如今,骚乱虽然已经平息,但如果经济问题不解决的话,蒙古再次发生更严重的骚乱乃至国家破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内陆国的困局 蒙古的困局,其实是所有内陆国的悲哀。 内陆国,在以往的海权时代,代表着国家很难在海外探索与殖民方面占有优势;而在现代则代表着国家无海洋资源可利用,也缺乏发展海洋贸易的空间。 所以国际上管内陆国有个叫法是“Landlocked”,字面意思就是国土被锁住了。 很多只强调资源丰富就能发展好经济的观点,往往忽视了一个问题,在工业时代,资源其实不稀罕,资源只在拥有消化能力、运输能力、开采能力和战略方向指引的时候,才有价值和意义,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那些能卖出高价的煤炭,其实和泥土没什么区别。 所以,如果一个内陆国没有一个老大从政治上、经济上罩着,帮忙指点发展方向、提供资金支持,而是只靠自己发展的话,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看看蒙古,在苏联时代,蒙古虽然是个独立国家,但其实完全受苏联控制,也受苏联扶持,还加入了苏联的经互会。 经互会虽然算是个苏联的WTO,其实是苏联计划经济的一部分,比如东德生产汽车,匈牙利生产挖掘机,苏联生产电冰箱,波兰生产电子管,而蒙古的安排就是养牛放羊,负责提供牛羊肉,蒙古的牛羊肉借道苏联销往东欧,再加上苏联的财政扶持,日子过的还不错。 结果苏联解体后,蒙古马上进入了饭都吃不上的局面,这才不得不开始挖矿讨生活。 但是问题来了,矿是不少,咋往外运呢?再像苏联时期那样借道出海行不通了,俄罗斯自己的资源都卖不出去呢,怎么会让蒙古资源来抢自己的买卖?所以能卖的只有南边的中国。 这是时候蒙古才发现,自己的交通基础设施根本不具备向中国大量出口资源的能力。 蒙古国地广人稀,除了乌兰巴托,其他地方人口都很少,比如第二大城市额尔登特,人口只有8.7万,这么一点人,是支撑不起来修一条高标准公路的需求的。 事实上,蒙古国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建设铁路里程也比较短,只有大约2000公里,而且都是俄式宽轨,要往中国出口煤炭,还要换轨,费时间不说,还不是哪个地方都有铁路。 还有硬面公路,仅有3000多公里,其他的大部分都是土路和砂石路,车上去跑不快不说,还会极大降低汽车的使用寿命。 比如前面提到的陶勒盖煤矿,偌大一个煤矿,从蒙古的海关监管区查干哈达到甘其毛都口岸,竟然没有一条铁路,开采的煤炭全靠1.3万辆卡车日夜外运,这人工、柴油、汽车损耗成本有多巨大? 现在知道为啥出口价71美元/吨,口岸价就涨到129美元了吧?50美元的运费谁受得了?高峰的时候,运费甚至能达到接近200美元/吨。 运费都要200美元,比煤的本身价值都贵了,这样运煤还有啥竞争力可言?利润就这么白白消耗掉了。 蒙古国也曾经想修一条陶勒盖煤矿至嘎顺苏海图口岸的267公里铁路,但是因为资金不足,结果延宕了整整16年,到了2022年9月份才建成通车。 有人说了,既然蒙古国修路这么难,那找中国修行不行?中国不是搞一带一路嘛,修好铁路一起做煤炭生意行不行? 理论上行,前景也很好,但是蒙古国不愿意。 我们都知道蒙古国对华并不友好,不仅邀请美军进入蒙古演习,而且处处给中资企业找麻烦,很多人把它归结为历史仇怨,但其实核心是一种“自卫情结”。 《山海情》大家都看过,里面那些偏远地区的人,一开始对外面来的人是非常排斥的,蒙古也一样,他们一方面把资源卖给你赚钱,另一方面又对你涉足“他的资源”有很大戒心。 原因也很简单,你如果是蒙古国人,你会不会担心,我除了煤矿啥都没有,你强势而来,那开发的主导权能不能掌握在我手里?利益分配我会不会吃亏?合作紧密了,我会不会成为你的经济殖民地?会不会带来文化上的博弈比如让我“回归中国”? 这种心态表现在中蒙资源开采谈判上,就很明显了。 2009年、2014年,中国神华集团曾经两次中标陶勒盖煤矿的开采权,但是连续两次涉嫌“违反蒙古国法律”。 后来,蒙古又提出,要不你出钱帮忙修一条甘其毛都口岸与蒙古国的嘎顺苏海图口岸的铁路,反正以后你运煤也方便,神华集团提出修路可以,但是要使用标准轨距(1435毫米),蒙古答应了,但是没过多久,又提出这个轨距与蒙古国的轨距1520毫米不符,拖延铁路修建,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卡车运煤,就是因为没有铁路。 而看看中国这边呢?同样是运煤的铁路,2018年,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浩勒报吉南站,南至江西省吉安市的运煤专线浩吉铁路开始铺轨,结果2019年就建成通车,输送能力达到2亿吨/年以上,带动内蒙古GDP早已超过千亿。 这种速度,这种财力,这种决心,蒙古国有么?没有。 所以,如果没有一个大国从宏观层面帮蒙古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前景的话,光靠蒙古自己折腾,就算资源再丰富十倍,也是成不了澳大利亚的。 四、两个正面典型 有不少来往于蒙古国和内蒙古的中国商人都感叹,虽然这俩地方都叫蒙古,但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内蒙古的城市完全都是现代化都市的样子,而蒙古国哪怕首都,也只有一种上世纪的破败感。 一组数字很能反映问题,蒙古国GDP总量也就900亿人民币左右,而内蒙古的GDP总量则是17212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两个资源差不多、面积也差不太多的地方,GDP相差将近20倍,人均也相差好几倍。 其实某种程度上说,内蒙古和蒙古国一样,也是资源立身的,那么内蒙为什么没有陷入蒙古国那样的内陆困局呢?因为内蒙背靠的是一个强大的祖国。 比如蒙古国最头疼的运输问题,在基建狂魔中国还叫个事?只要有助于发展经济,搞基建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 在国家的扶持下,2021年,内蒙古公路总里程达到21.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85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达到约1.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1010公里;民用机场总数达到70个以上;建成综合客运枢纽3个、综合货运枢纽11个;盟市快递物流园区、旗县配送中心、乡镇配送站点和“村村通快递”基本实现全覆盖。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交通好了,一切资源都顺着这些交通设施盘活了。 便捷的交通大大降低了内蒙与沿海地区的物流成本,拉近与强大的东部市场和南部市场的距离,同时,还能促进经济活动的转移,如果有合适的条件,一些东部的产业可能会转移到内蒙,由于产业集聚效应,就可以挖掘出内蒙的特定资源和潜力(比如耗电量巨大的云计算中心)。 当然,国家层面也不仅仅是搞基建,还一直拨款帮助内蒙发展经济,内蒙古自分税制改革以来,1995—2021年累计获得中央转移支付资金2.86万亿元,正是得益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内蒙并没有像蒙古国那样靠卖资源度日,而是把这些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发展产业。 如今,内蒙的能源工业、冶金建材工业、化学工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工业等等产业发展非常快,部分工业产品在全国拥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例如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的产能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近些年又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车,满草原都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设备。 就连传统的畜牧业,内蒙也已经实现了从粗放型到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转变。 我们看到的北斗放牛和无人机放羊,其实都是中国新式畜牧业的体现。同时,内蒙还培育发展一批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优质特色畜产品知名品牌,比如苏尼特羊肉、阿鲁科尔沁羊肉、乌珠穆沁羊肉、兴安盟羊肉等在内的30多个羊和羊肉地理标志品牌。 而蒙古国除了采矿和卖矿石,还有什么产业? 还有,全国大市场也是内蒙享受到的红利之一。 2021年,中国人均羊肉消费量为3.6kg,羊肉消费总量达550万吨。内蒙古每年稳定向外调出500万吨牛奶和150万吨肉类,全国1/4的羊肉、1/5的牛奶均来自内蒙古,所以只要内地有需求,内蒙的羊肉牛肉根本不愁卖。 而蒙古国呢?因为蒙古国的防疫、兽医、科学养殖等方面的落后,蒙古的肉类很容易引起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传播,也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所以中国明确禁止进口蒙古国生牛羊肉,只允许进口深加工后的熟肉。 但问题又来了,蒙古国的食品深加工能力基本等于零,前些年进口的蒙古国熟肉,普遍存在着规格不一,包装漏气等问题,产地证、食品流通许可证等手续也没有,这就导致蒙古虽然羊肉多,但并没有打开中国大市场。 所以你看,内蒙拥有蒙古国没有的国家宏观层面的规划和基建,拥有蒙古国没有的转移支付,拥有蒙古国没有的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市场,GDP超过蒙古国二十倍,不是很正常么? 这种依靠祖国打破内陆困局的例子其实不只有内蒙一个,还有新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及部分省市对新疆的援助从未间断。建国之初,为改变新疆工业企业落后的情况,中央政府甚至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为新疆实现了工业化。 经过几十年发展,新疆已经建立起了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食品、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人均GDP接近了1万美元。 相比而言,和新疆地理、风俗接近的中亚五国,却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苏联时期,为了维护苏联大家庭的团结,苏联每年通过中央财政拨款补贴中亚各民族地区。这些中亚国家的民族国家的商品也可以通过苏联其他加盟国的港口出海,因此过得普遍不错,谈不上富,但也绝对不穷。 但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实力大幅受损,自身都陷入经济发展问题,因此更无法拿出资金去补贴中亚地区,既然不是一个国家了,那出海收费自然要亲兄弟明算账了,中亚国家的经济也就一落千丈了。 比如吉尔吉斯斯坦,苏联时期,吉尔吉斯斯坦人生活富裕,经济繁荣,是苏联亚洲地区的标杆国家,经济规模达到了世界中等水平,人均GDP达到了1500美元(1990年币值),处于中等收入水平。 但苏联解体后,吉尔吉斯斯坦失去援助,经济随即滑坡,以往从其他加盟共和国调拨的商品,也要花大价钱买了,让经济民生遭受重大打击。 1992——993年,吉尔吉斯斯坦有半数工厂停产,整个国家一落千丈,再也没缓过来,一直到现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均GDP也只有1200美元,如果再加上美元贬值等因素,吉尔吉斯斯坦的生活水平不仅在这40年内没有增长,反而倒退了好几倍。 另一个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更惨。苏联刚解体,经济问题和民族矛盾等就导致了塔吉克斯坦国内的矛盾爆发,于是长达8年的内战打响了,多达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更是倒退到了二战之前。 等内战结束,整个国家的GDP只有不到8亿美元了,比一些非洲国家还要穷。 虽然经过了三十年的休养生息,但塔吉克斯坦的内陆国困局并没有改变,哪怕经过中国的扶持和帮助,人均GDP也只恢复到了800美元左右。 乌兹别克斯坦也没好多少,虽然人均GDP达到了1900美元,但还是没有突破2500美元这个低收入国家上线。 在中亚五国中,除了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靠着向中国卖天然气(毕竟天然气管道的运费可比拿卡车拉煤炭低多了),人均GDP达到了9000美元以上之外,其他国家都是在温饱线旁边徘徊。 所以,通过内蒙古VS蒙古国、新疆VS中亚的对比我们会发现,破解内陆国困局的唯一途径就是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和一个大市场,可惜,这种条件不是谁都有,也不是想有就有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知道为啥基本没听说过有人要闹蒙独的事了吧?因为蒙古国那个反面典型摆在那里,有哪个内蒙人愿意放弃自己优越的生活,去过蒙古国那种苦日子? 同样,如果疆独藏独成功分裂,其生活水平也必将一落千丈。 五、蒙古的价值 看完蒙古面临的内陆国困局,很多人难免会有一个脑洞:只要蒙古回归中国,那蒙古的内陆国困局不就都解决了? 其实,这有点异想天开了。 蒙古的最大价值是什么?不是那点煤炭、那点铜矿、那点羊肉,而是它的地缘价值。 苏联当年为什么拼命要逼蒋介石同意蒙古独立? 因为那个时候二战刚刚结束,蒋介石正在接受大量美援,准备一统中国,苏联判断,中国很可能会像韩国、日本一样,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重要盟友。 既然是美国的盟友,那就是苏联的敌人。 苏联人不止一次地担心,如果中国控制蒙古,那么美军就可以直接威胁西伯利亚铁路,苏联将近一半的领土都可能面临被肢解的局面。 虽然蒋介石反复保证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斯大林毫不退让。没有办法,1945年10月20日,在外蒙当局与苏联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外蒙以97.8%的票数通过独立。 这种心态其实就像中国在拥有阿克赛钦地区对印度的地理优势的情况下,再怎么强调中国爱好和平、无意攻击印度,印度也不会相信一样。 控制了蒙古后,苏联就能通过蒙古在地缘上保持对中国的压制,只要在蒙古摆上几个师,就能压得中国北部、东北、西北不得安宁,甚至可以直插北京。 蒙古也就是这样,依靠其特殊的地缘优势,获得了自己本来不具备的价值。 在当时的东方阵营,蒙古国虽然不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但很多待遇都和加盟共和国没啥区别,苏联也的确给了蒙古慷慨的援助,帮助蒙古尽快从一个草原国家走向现代化。 虽然整个冷战时期蒙古处于苏联的政治控制和文化换血之下,但实事求是地说,经过苏联援助后的蒙古经济不算差,蒙古民众日子过的也不赖。 蒙古80%的日用品由苏联和东欧供应,蒙古的牛羊肉和毛皮不愁销路直接被苏军订购,蒙古国民的人均发电量、人均采煤量都位居亚洲前列,人均劳动报酬也提高了接近3倍,乌兰巴托拔地而起各种高楼大厦,俨然一副东方莫斯科的风景,城市建设比同时期的北京都要好。 但是,蒙古的这种地缘价值,在苏联解体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苏联解体,俄罗斯衰落,自己西部边境的破事都搞不完,哪还有空管东方的蒙古?中国那会经济比俄罗斯还差,也正在一门心思搞钱,自然没心思去切断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铁路。 很快,中俄关系正常化,两国正在商量着日用品换战斗机呢,也没心思在搞钢铁洪流直插中国首都的作战方案了。 既然如此,那还要蒙古何用?俄罗斯不会再管蒙古,蒙古只能自生自灭。 而对已经进入全天候战略合作关系的中俄来说,蒙古保持现状挺好,俄罗斯不再控制蒙古,而中国也不谋求蒙古“回归”,蒙古对中俄目前最大的价值,也只是提供一个边防层面的缓冲区罢了,避免边防上发生的各种纠纷破坏两国关系。 某种意义上说,中俄之所以能够强调有战略互信,其实就和蒙古当前的现状有关。 这个时候,中国干嘛要冒地缘政治风险,去推动蒙古“回归”? 毕竟,中国在几十年前就承认了蒙古的独立,如果现在再去让蒙古国回归,那反而会在国际上造成一个“中国吞并主权国家”的外交风波,哪怕蒙古是自愿的,信不信美国也会拿这件事指责和制裁你? 更何况,蒙古对中国的认同感基本已经消失殆尽,如果贸然让蒙古回归,安抚人心和社会治理成本也会高到让中国无法忍受的地步。 且不说蒙古根本没有“回归”的民意,就算有,中国还真的不稀罕要,因为对蒙古这样需要深度扶贫和大量基建的地方,对中国没有任何吸引力。 回归后中国将维持背负扶贫,修建基础设施,转移支付等等巨大的负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否则美国早就把波多黎各纳入成一州了,还用得着等到现在吗? 所以,蒙古保持现状,是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想要什么资源,花钱买不就是了?反正除了中国,还能卖给谁呢? 来源:公众号 猫哥的视界 作者:花猫哥哥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文章搜索: 花猫哥哥 猫哥的视界 蒙古 骚乱 启示 |
文章平均每篇阅读排行: 一月丫头 148841 夏梦爱金庸 61948 王孟源 49126 夕月木 47984 Sir 45797 鱼人 45322 大头 41562 少年A 36548 任小酒 34521 喜乐阿 34021 董指导 33875 内幕君 22283 |
扬搜7天搜索词排行: 政事堂 顾子明 2019 央视网 政事堂2019 花猫哥哥 猫哥的视界 美国 一棵青木 焦点 焦点访谈 中美 俄罗斯 特朗普 中国 新闻联播 新闻 远方青木 20 卢克文 俄乌 卢克文工作室 背后 地产 |
精选留言
o天行健o 江小白 郑伟🇨🇳 闫波芳 猫哥的视界713 知足常乐 猫哥的视界713 |
上一篇: 两则群友分享的中草药预防治疗 本篇: 内陆国的困局:蒙古国骚乱的启示 下一篇: 泽连斯基“罢”俄五常 |